导航菜单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2-2026)

  四、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

  (一)工程内容与投资估算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及操作要求,结合武进区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现状,综合考虑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本规划共提出重点工程项目64项,共计投资约91.73亿元。详见附件1。

  表6.1-1 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汇总表

  领域 项目数量(个) 总投资(单位:万元)

  生态制度 4 6436

  生态安全 23 198180

  生态空间 2 50000

  生态经济 9 196968

  生态生活 23 440319

  生态文化 3 25350

  合计 64 917253

  (二)效益分析

  1. 生态效益

  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深入推进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从源头控制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保技术发展,推动废水废气深度处理,打造天蓝水碧土净的生态环境;通过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实施滆湖水生态修复、生态缓冲区等工程,有效提高武进区林木覆盖率,持续改善武进区生态环境状况,保障滆湖水质量安全;同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可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程,提高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利用水平,完善全社会资源能源管理,有效缓解全社会资源能源紧缺问题,提高环境承载力。

  保障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基于“三线一单”、“多规合一”,通过水源地保护、生态湿地修复、绿地系统管护等针对性保障措施,优化空间布局,限制生产开发,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综合整治,加强植被保护,推进湿地生态修复,有效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增强武进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性,以构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切实保障生态安全屏障。

  2. 经济效益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一方面有效促进传统低效率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生态化,推进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消耗脱钩,同时加快绿色科技发展,积极创建绿色生态示范,将减少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加强生态产业化,引导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一条具有武进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进一步释放绿色发展的潜在动力和活力。

  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抓手,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落实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实现经济生态均衡发展,保障武进区经济建设健康稳定,更多地吸引外资和启动民间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团队,提升武进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长足改善。

  3. 社会效益

  提供更美好的人居环境。通过以区域供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生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打造美好宜居的武进形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与幸福感;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城区、镇街、特色乡村景观、风貌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武进区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过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海绵城市建设、公园建设等重点工程,显著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营造生态环保的浓厚氛围。推进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显著提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生态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将有效推动武进区春秋淹城文化、“事事当争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阳湖精神与现代生态文明有机结合,提高社会公众的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积极引导城乡居民践行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武进注入强大动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主体意识,形成区委统一领导、政府切实负责、部门整体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综合规划、管理和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抓工作部署,抓督促检查;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部门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要求,制定目标任务书和实施方案,依据年度实施方案开展各项工作。

  (二)严格监督考核

  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规划年度目标执行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定期调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各相关机构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各司其职,精心组织实施,实行年度考核和问责制度;建立定期向人大和政协汇报生态文明建设进展的制度,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和检查,人大和政协要主动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监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工作。

  (三)落实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把生态环境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把生态环境资金投入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予以重点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市级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资金支持,加强市域范围内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循环经济发展等领域的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综合运用土地、规划、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企业资金投入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69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