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沛县“十四五”农业产业规划

  1.选用优质食味稻麦品种

  坚持市场为导向,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选用南粳9108、徐稻3号等优质食味稻种,扩大种植比重。与徐州农科所对接,在济麦22、徐麦33的基础上改良培育更加契合沛县土壤实际情况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与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持续研究开发口味好、抗倒伏、抗病虫的优质品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沛县粮食系列”。到2025年,全区实现优质食味品种植占比达80%以上。大力引进优质、高产、高抗等品种,主要以南梗9108、济麦22等一批适合我县的名特优新品种,不断提高我县优质、高效品种的覆盖率。大力推广生物、集成栽培、无土栽培、物联网、肥水一体化等技术,提升有机农业的可控性和智能化水平。大力推广休耕轮作、稻田养殖、粮经合理接茬等模式,提高单位产出效益。

  2.推进绿色高效循环化种植

  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合作,依托江苏顺发米业、云雪粮油、徐州广勤米业、沛县育龙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沛县春光粮食有限公司等企业,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统筹规划和建设。依托沛县粮食购销储运集团公司,推进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建设,加快粮油产品提质升级。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制定完善符合沛县地方实际的“稻+N(鱼、藕、虾、蟹、鳅、鳖、鸭等)”综合种养标准。依托苏润种业等企业,通过政府补贴,通过技术指导,有序推进引导稻鱼、稻虾、稻蟹、稻鸭等共作、轮作主要模式,构建粮食种植有机生态循环体系。

  3.完善粮食产后服务支撑

  把发展优质粮食订单收购作为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依托沛县粮食购销储运集团公司,整合产后服务资源,建设提升徐州苏鲁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和粮食烘干中心产后服务中心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在提供“代清理、代运输、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兑换、代销售”等“七代”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功能延伸”,提供收购、储存、烘干、加工、销售、质量检测、信息服务等功能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优质服务,打通收储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以县级中心化验室为核心,以物流园(中心库)化验室为支撑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4.做大做强粮食精深加工

  发展精制粮食加工。积极应用留胚米低压磨削碾白、强化物料分级与纯化等新型粮食加工技术,以市场为导向,升级产品包装,改良精致小包装米,增品种、提品质,生产高品质精米,在营养、口感、形态、包装等多方面展现自身特色。发展主食食品加工。积极招引主食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粮食食品加工产业园。促进主食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招引方便食品加工企业,加大方便米饭、米饮料、方便米粉等速冻、方便、保鲜、即食主食的生产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加工。鼓励加工企业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徐州市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作与联系,在保健、医药等领域联合开发谷维素、淀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粮食副产物精深加工。按照“吃干榨尽、循环发展、绿色生态”的原则,合理利用粮食生产各环节产生米糠、碎米等副产物,重点生产米糠油等附加产品。

  (二)高效园艺

  发展思路:以优质果品、设施西瓜、养生牛蒡、辣椒制种、有机芦笋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园艺,采用“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围绕全产业链提升、特色产业扩面、绿色发展转型、农业功能拓展四项内容,先行突破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及市场竞争力,提高园艺产业整体经济效益。

  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根本,加快推进标准化园艺基地建设,到2025年,高效园艺面积扩大到30万亩,年亩均纯效益1万元以上的高效园艺面积力争突破10万亩。

  1.提升蔬菜设施服务水平

  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建设,发展不耐储运的绿叶蔬菜、有机芦笋、养生牛蒡等地方品种。以张寨芦笋、河口牛蒡、敬安辣椒为特色,大力发展外向型蔬菜产业。培育壮大山药、浅水藕等特菜。改变设施陈旧现状,推进日光温室等设施建设。依托蔬菜加工企业,进一步加强新鲜蔬菜分级包装、保鲜、冷藏、批发、零售、配送、物流服务水平。

  2.推动精品瓜果基地建设

  以巩固优势、扩大特色为方向,推进林果品种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发展应时鲜果生产,主打设施西瓜、黄桃等优势产品。重点在安国镇扩大西瓜种植规模、鹿楼镇黄桃种植。积极发展猕猴桃、黑番茄等特色良种,种植梨早熟品种、冬桃品种、优质苹果品种等。加快“标准果园”创建,推进“三低果园”改造。培育果蔬加工骨干企业,加速瓜果产、加、销一体化进程,重点发展果蔬贮运保鲜、果汁、果酒、果干等产品。

  3.扩大牛蒡标准化生产规模

  依托航天牛蒡精品示范园,发展河口镇的航天种源农业,扩大沛敬公路沿线牛蒡种植产业基地,带动牛蒡产业向种植布局规模化、组织形式合作化、生产方式产业化方向转变。瞄准健康养生、美容养颜等新兴潜力市场,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线,以牛蒡的干燥、储藏保鲜等初加工设施建设为重点,依托江苏真蒡生物科技、徐州大自然食品、徐州旺达等牛蒡深加工企业,推进牛蒡酱菜、牛蒡茶等牛蒡产品研发生产。积极整合河口镇内20家牛蒡企业资源,招引外地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做大做强牛蒡产业。

  4.大力发展辣椒制种

  以辣椒制种为重点,调整优化辣椒品种结构,加快优质新品种的试种和推广,适时扩大育种辣椒种植规模,实现辣椒品种地方化、特色化、精品化。重点对敬安镇现有辣椒制种生产基地进行提质升级,设立辣椒新品种标准化种植示范区、新品辣椒栽培试验区,推进设施辣椒种植、工厂化育苗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大行业知名龙头企业引育力度,紧盯老干妈、李锦记、花桥、海天等辣椒制酱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能够明显带动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上规模上水平的辣椒加工企业群体,持续推动全县辣椒制种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68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