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福建省)漳州市“十四五”商务发展专项规划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全面促进消费扩容升级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打造高品质商圈,发展商务特色乡镇,建设农村电商品牌强市,加快形成城乡统筹、畅通高效的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充分利用消费变化转换的窗口期,促进传统消费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平台,加快释放消费市场潜力,使商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突出。

  一、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

  (一)打造高品质商圈。完善大城区,将龙海、长泰新城区纳入全市商业网点统筹规划,编制出台《漳州市新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20—2035)》,逐步构建“城市级商业中心—片区级商业中心—大型社区商业中心—基本社区商业配套”的四级商业布局,加快形成层级分明、跨界融合、模式创新的现代化城市商业网点体系。鼓励发展首店经济,着力提升漳州古城商圈、碧湖万达商圈、印象汇沃尔玛商圈等重点商圈,推动龙文吾悦、龙海月港(万科)、长泰万豪天悦、漳州高新区桥南龙江岁月成为省级示范商圈,通过引进高端品牌、融入时尚元素、打造智慧商圈等举措多业态集聚发展,形成新型复合功能消费集聚区。加速古城商业中心建设,打造闽南文化商业集中区和集潮流购物、时尚消费、餐饮娱乐等多元化复合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中心。打响中国女排“娘家”名片效应,进一步提升女排体训基地建设,引进国内重要赛事和训练,打造以体育锻炼、健身休闲、街头竞技等为主题的健身主题商圈。推进南湖“双创”产业园建设,重点引入康养医疗项目和平台经济项目,依托博艺规三馆、水仙花基地、南山生态公园、荔枝海公园等人文生态资源优势及片仔癀影响力,加快发展商业、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打造成为体现漳州特色的文化旅游商贸功能中心。加快站前总部经济产业园建设,积极引入高端社区项目,引进国内外金融业公司和总部经济,结合动车站站前广场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商务金融、商业服务旅游集散等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推动县区商圈建设,以“一县一商圈”带动消费。

  (二)建设商务特色镇。引导建设一批省级工贸型、农贸型和省际商务特色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商贸流通与当地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商贸振兴。工贸型特色镇,重点选择以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手工业、传统工艺制造业为依托,推动产贸结合,以贸促产。农贸型特色镇,重点选择农林牧渔种养殖主业突出、市场占有率较高、物流集散基础较好的乡镇,推动形成以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为基础的现代流通工程,促进农商互联、产销对接。省际特色镇,支持闽粤交界的县区(如诏安县、平和县)的乡镇大力发展商贸业,形成区域性的商贸流通集散地,密切省际商贸往来。

  图1 漳州市新中心城区重点商圈布局示意图

  (三)优化流通网络体系。加强龙海、长泰新城区商贸仓储、冷链物流和分拣配送等流通节点设施的建设,推动形成“四区一体”的商贸流通大格局。推动平和、漳浦、诏安等3个县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加快实现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冷库、冷藏运输车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全力构建全渠道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高全市冷链流通率。充分运用物联网、移动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商贸流通设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建设高水平商贸流通网络,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四)培育壮大流通主体。增强商贸流通企业引领生产、促进消费、配置资源的能力,强化“个转企、小升限”递进培育,培育一批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推动限上贸易业企业入统,加强对重点县区、特定行业及新设大型商贸企业和住宿餐饮企业的申报入统指导,加大对入统企业的政策补助、项目支持和业务培训,支持入统的限上企业发展壮大。培育数字商务企业,增强中小商贸企业活力,实施中小商贸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中小企业向集采集配、营销推广、技术管理发展,促进特色经营和精细化服务。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积极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经营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集团,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加强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老字号企业的培育与建设,支持一批历史悠久、文化特色浓郁、品牌信誉度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申报各层级老字号品牌,推动“漳字号”名优特产网上商城作为漳州老字号品牌的重点网上推广平台。

  (五)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以芗城区、龙文区、漳浦县、云霄县等地电子商务产(创)业园为基础,鼓励其它县(区)建设电子商务产(创)业园,加快建设一批规范、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鼓励片仔癀、卡尔顿、鸿荣等一批优质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电子商务优质品牌。

  (六)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协调发展。建设漳州味内外贸展示平台,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鼓励出口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对接,引导出口企业加大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支持出口企业对接参与“全闽乐购”“乐购漳州”促消费活动和“闽货华夏行”“漳州味·神州行”等内销展会,多渠道搭建外贸转内销的渠道,助力其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用好大数据分析,打通内外贸“堵点”,数字化助力消费转型,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二、提升消费规模和层次

  (一)深入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常态化开展“乐购漳州”促消费活动,引导古城、万达、沃尔玛、新华都、大润发、国美等商贸企业举办各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促消费活动,形成持续性促消费热潮,充分激发消费潜力。发挥漳州市天下广场美食街、漳州古城美食街品牌作用,举办八闽美食嘉年华活动,建设一批闽菜馆,弘扬漳州闽菜文化,促进餐饮消费。打造推广面向大众消费的时尚型、健康型“福酒”,支持“福酒”体验馆建设。深化“漳州味·神州行”“漳字号”、开展“漳州味”特色产品进加油站等活动,助力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开展汽车消费巡展、新能源汽车专项促消费展、家电家具家装消费节等系列活动,培育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消费新增长点。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开展农村商贸水平提升活动,加强农村地区商业网点布局,推广新南丰、见福等品牌连锁店下沉发展到乡镇,提升农村品牌连锁化水平。深化农商互联产销对接活动,发展电商村站作为农村配送点,利用邮政乡镇网点和供销网点,搭建物流体系,把大型商超优质商品推广至农村地区,提升农村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

  (二)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云商等平台型网站主办“漳州企业名优产品”“漳州馆”“漳州味专区”等专场交易活动,打造“漳字号”名优特产网上商城。通过电子商务赋能消费,发展直播电商、线上团购等新型消费模式,培育壮大定制消费、网红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培育社区智慧生态消费模式,推动美团优选、橙心优选、美菜网等平台参与社区商业电商化发展,发展集电子商务、电话订购、城市配送为一体的同城购物。

  (三)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围绕全市“一核两轴多节点”的夜间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开展“点亮夜漳州”夜间经济发展专项行动,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形成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繁荣夜间经济。打造融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展览展销、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于一体的夜间经济聚集示范区,推动县区夜间经济商圈建设。扶持本地夜间品牌餐饮企业做强做大,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夜间餐饮连锁品牌,鼓励开展夜间餐饮消费活动,打造一批夜宵街、美食街、深夜食堂等夜间特色餐饮街区,组织开展夜间特色美食节等主题活动。鼓励城市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开展深夜购物不打烊、夜间集市等多形式多频次夜间促销活动,促进夜间消费。引导品牌连锁企业加大24小时便利店建设布局,利用5G等高新技术,打造“互联网+”新零售模式下的无人零售新驿站,方便市民和游客夜间购物消费。

  专栏1 创建夜间经济聚集示范区

  支持各县区立足本地特色,积极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夜间经济聚集示范区。

  1.夜间消费综合区:以漳州古城、闽南水乡、万达广场、漳州高新区桥南龙江岁月、角美万达、万益广场等区域为主全力打造夜间消费综合区,让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2.夜间旅游观赏区:在龙江岁月、西湖生态园、云洞岩风景区、东南花都、长泰十里蓝山、南靖兰谷等地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营造夜景工程,打造夜间旅游观赏区。

  3.夜间美食购物区:挖掘闽南特色美食,引进国内知名夜间餐饮连锁品牌,在沃尔玛商圈、天下广场美食街、龙海月港广场、东山铜陵古街、云霄威惠庙美食广场、漳州高新区桥南龙江岁月等地打造一批夜间特色餐饮街区,组织开展夜间特色美食节等主题活动。

  4.夜间康养休闲区:深度发掘中国温泉之乡品牌效应,以龙佳生态温泉山庄、东南花都、闽南温泉小镇、金汤湾、半月山温泉等为核心打造集娱乐康养为一体的夜间健康休闲区。

  5. 夜间体育健身区:围绕中国女排娘家基地、华阳体育馆等区域,开放体育场馆、竞技场馆、公园,带动周边院校青少年群体健身娱乐,发展滑板、轮滑、街舞、小轮车等街头竞技娱乐,打造以体育锻炼、健身休闲、街头竞技等为主题的夜间健身区。

  (四)加速提升新零售业态。鼓励实体零售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推动建设智慧商店。加强与消费领域知名创新型企业对接,引导其在漳州布局新零售项目,打造新零售发展高地。在食品、果木、水产品等行业推广直播、短视频、云展示带货,引导传统商超向全渠道平台商、集成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定制化服务商等转型。推动在碧湖万达商场“保税+新零售”试点,开展“万店互联”连锁经营,加快打造全国万达商城的“漳州模式”。

  三、建设农村电商品牌强市

  (一)建设农村电商发展载体。支持漳浦县、云霄县、平和县、诏安县、东山县5个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用好用活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红利,推动南靖县积极申报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支持各县(区)围绕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群体提供集中创业公共场所。推动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等各类主体建立区级运营中心和镇村服务站,支持电商平台、电商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各类农村电子商务现场会、对接会、品牌推广会等活动。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利用第三方重点电商平台漳州专区拓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网上营销,培育网销规模电商企业。

  (二)打造“一县一品:线上知名产地”。加快“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推动农村电商标准化建设、品牌化发展。依托水果、茶叶、水产、食品、花卉等资源优势,打造“一县一品”,重点打造东山生鲜海产、诏安富硒食品、漳州高新区九湖花卉等三个线上知名产地。积极发展直播带货、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广告推广等数字营销服务,加大宣传杨梅、蜜柚、地瓜等特色农产品“线上花果山品牌”,办好“花样漳州·爱荔丰收”、“开渔节”、琯溪蜜柚电商节等活动,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产销对接机制。

  (三)加快农村电商快递物流协同发展。鼓励发展农产品销售终端配送服务,支持企业建设城市社区生鲜农产品连锁配送经营体系,深入推进生鲜农产品经营企业与社区终端开展合作。在区域节点建设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建设农产品仓储、冷链、分级包装、智能配货等设施设备,推动邮政、供销、商贸物流、快递、交通资源整合、统仓共配,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在县城和开发区、镇建设电子商务直销服务店,鼓励物流企业结合农村服务站点入村设点,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有效启动农村多元化消费市场。

  (四)强化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电商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发展特色农村电商项目,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产业经济实体。鼓励电子商务培训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等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积极推广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模式,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农村淘宝服务站”等,加强对农村电商服务站的管理和运营培训,完善功能示范、产品上线及展示、技术支撑、物流仓储等综合性服务。

  (五)推进“农村电商+跨境电商”联动发展。聚焦漳州水产品、食品、花卉、水果等优势农产品,推动跨境涉农产品品牌培育、出口认证、标准制定和溯源管理,打造漳州优势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供应链体系,助力漳州特色优势农产品利用跨境电商方式出口。

  四、加快发展平台经济

  (一)打造专业批发市场。以东山海鲜批发市场、云霄枇杷产销基地市场、南靖兰谷小镇、诏安青梅批发市场、漳州高新区百花村和漳浦花卉交易市场等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采批服”一体化专业批发市场,借助高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及快递服务网络,助力漳州优势农产品拓展国内市场。

  (二)建设特色交易平台。加强建设线上批发交易平台,继续推进与阿里巴巴·漳州产业带、拼多多、快手等大平台的合作发展,重点吸引以食品、花卉苗木、钟表等行业优质企业(商家)入驻,力争“十四五”期间阿里巴巴·漳州产业带交易额年均突破5亿。推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管委会分产业带的线上批发市场建设,探索“线下展会+线上展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模式,助力各县域特色农产品销往全球。依托古雷石化基地,建设大宗石油化工交易平台,吸引油品加工、油品贸易等类型企业入驻,逐步形成对外衔接台港澳地区、东南亚国家,对内辐射国内市场的石化交易中心。在漳州台商投资区和东山等沿海县(区)政府、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管委会建立海峡商品交易平台、港口贸易交易平台,打造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推动漳州品牌、漳州制造出省出海。

  (三)加速发展会展经济。重点推进漳州会展中心、会议中心项目建设,以会展场馆为核心、完善周边酒店、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集会议展览、展示推介、经贸洽谈、商务办公、娱乐消费于一体的高端会展综合体,提升会展服务能力。出台扶持会展业发展会展经济奖励办法,引导旅投集团、漳州发展等国有企业通过并购等形式,打造龙头展览企业。培育新兴会展主体,引导有潜力的中小型会展企业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专业会展企业。继续开办海峡两岸花博会·农博会、中国食品名城(漳州)食品交易会等传统知名会展,策划培育一批与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产业发展关联度高的专业品牌展会项目,促进“一县一展”。培育展会新业态,支持展览企业建立网络展会交易平台,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漳州味·世界行”“漳州味·神州行”“漳州产·全球销”,打造外贸云展会。延伸会展产业链,推动会展与贸易、赛事、演艺、文化交流等多业态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强会展经济。

  第二节 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按照“一核两翼多园”规划布局,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线上线下综合平台,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完善跨境电商支撑服务体系,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形成全市外贸进出口新增长极。

  一、打造线上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推动信息产业集团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集政务、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线上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监管部门、政府主管部门等提供综合服务,通过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跨境电商企业一站式通关申报,政府部门一个窗口、一个平台对外提供政策辅导、办事作业、政策发布。打造对台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拓展对台跨境电商贸易交易模式。

  二、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

  全面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以“一核两翼多园”带动发展,打造成集跨境电商政务、商务办公、企业孵化、展示交易、电商物流等功能为一体的跨境电商园区。加快建设漳州台商投资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跨境电商孵化园,试点设立线下跨境电商商品展示体验交易中心,推动跨境电商零售创新模式率先在漳州落地并推广。培育推广跨境电商自主品牌,推动东山水产品全球线上采购基地等多个项目建设,引导龙头企业或行业商协会建设垂直类外贸跨境电商平台,推动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形成跨境电商营销供应链体系。

  专栏2 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专项

  1.“一核”:即在中心城区打造跨境电商核心园区,吸引大型跨境电商平台、供应链服务企业、仓储物流企业等配套服务项目入驻,推动“跨境电商+文旅+产品展示”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2.“两翼”:即环厦门湾漳州区域、环东山湾重点布局跨境电商项目,使之成为跨境电商产业聚集的两个湾区。环厦门湾充分发挥漳州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政策优势、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芯云谷口岸优势、龙海食品博览园产业优势和漳州港开放优势,建设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等。环东山湾突出对台优势和口岸开放优势,建设对台跨境集散中心,打造对台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探索对台跨境电商贸易。

  3.“多园”:即结合各地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建设龙文区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孵化园、东山对台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多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形成多园并举、优势互补的跨境电商空间发展格局。

  三、完善支撑服务体系

  打造集跨境电商通关、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和部门协同联动于一体的支撑服务体系,为全市跨境电商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和环境。

  (一)推动跨境通关模式全覆盖。引导外贸企业线上转型,打造“漳州产全球销”的互联网品牌形象。鼓励国内电商企业拓展跨境业务,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漳州区位优势、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发展9710、9810出口与9610零售进出口业务,推动1210网购保税进出口业务开展,实现跨境电商四种新通关模式全覆盖。

  (二)加快跨境电商人才培育。重点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相关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团队,在安家落户、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相关人才政策。推动龙文区建设“漳州市(龙文区)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探索“蓄水式”“定制式”、公益与商业相结合的培育孵化模式,培育一批高层次电商及新媒体人才。鼓励高等(职业)院校设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与跨境电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市电商协会、进出口商会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定期开设跨境电商师资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推动跨境电商人才社会化培养。

  (三)形成部门协同联动合力。组建跨境电商试验区工作专班,制定任务表、明确责任单位,按照时间节点倒排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推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实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式推进、溯源性评估,加强对问题的协商和解决。

  第三节 深化对外贸易优进优出

  多措并举稳企业、拓市场、增动能、补短板,促进出口增长多元化,稳步扩大进口贸易,积极培育新兴服务贸易,促进出口和进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打造全省最大水产品出口城市,提升“漳州商品”国际影响力,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

  一、推动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促进出口增长多元化。依托东山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扩大环东山湾水产品出口规模,打造全省最大水产品出口城市。稳固欧美、日韩、东南亚等传统市场,拓展亚洲、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逐步提高自由贸易伙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比重,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提升食品、纺织、服装、家具、钟表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档次,扩大机电产品、光电产品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促进出口商品结构多元化、高端化。做强一般贸易,鼓励外贸企业加大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创新投入,提高效益和规模。提升加工贸易,鼓励加工贸易企业逐步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品牌经营等环节攀升。

  (二)做大做强外贸经营主体。深化“助力万企成长”外贸辅导,开展外贸企业孵化工作,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拓展外贸,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较强产业带动力的外贸龙头企业。加大对外贸重点企业精准帮扶,引导外贸企业积极“补链固链强链”,发展一批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外贸产业集群,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加大外贸企业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培育力度,支持外贸企业注册境外商标、申请境外专利及认证,形成一批引领行业发展、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出口示范企业。

  (三)培育出口增长新动能。继续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在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品牌建设、市场拓展、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推动贸易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鼓励企业利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优势开展进出口业务,进一步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规模。推进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开展“链条式+网格化”精准帮扶,强化金融政策支持,加强重点外贸企业融资服务,推广纯信用贸易融资贷款、金服云平台“外贸贷”等融资品种、完善外贸融资风险共担机制。发挥信用保险作用,继续实施“单一窗口”+小微企业出口信保统保政策,持续扩大信保覆盖面,加大出口前保险承保支持力度,鼓励信保精准支持优质出口转内销业务。健全贸易摩擦和贸易救济应对机制,积极帮助家具、食品等传统出口企业应对经贸摩擦和贸易壁垒,提高贸易风险防范能力。

  专栏3 出口增长新动能培育工程

  1.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工程: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国际标准,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东山国家级水产品检验研发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四检合一”改革,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推动水产品等重点出口行业产品质量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健全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完善出口产品认证认可制度,加快推进与主要贸易伙伴认证和检测结果互认。

  2.国际营销网络优化工程。加大海外联络点布局,在重点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投资贸易服务联络点。鼓励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完善营销和服务保障体系,开展仓储、展示、批发、销售及售后服务。利用进口博览会、广交会、“9·8”投洽会、“漳州味·世界行”等展会活动,通过线下参展、线上接单、设置专区对接和跨境电商选品会等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集群营销推广。

  二、推动进口贸易稳步发展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扩大化工原材料、木材、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支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打造以对台跨境电商进口零售项目为主线的跨境电商B2C交易模式,推动海关采取更加灵活简便的进口查验程序,快速验放从台进口小额贸易货物。

  三、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一)巩固提升传统服务贸易。推动旅游、运输、文化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稳步增长。加快提升海丝起点文化旅游区、土楼旅游产业集聚区和环东山岛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支持长泰古琴小镇、古雷欢乐岛体育小镇等特色项目建设,打响“花样漳州”旅游品牌,积极采用“+旅游”发展模式,拓展“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等服务贸易增长空间。突出漳州特色文化品牌,鼓励本土文化团体赴“海丝”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演出或展览,大力发展影视制作、工艺美术、演出演艺等文化服务贸易。

  (二)积极培育新兴服务贸易。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电信及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等新兴服务贸易出口,加强中医药服务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开展海外仓存储配送、远程监测诊断、运营维护、技术支持和远程交付等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贸易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施“互联网+服务”战略。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推动服务出口数字化转型,推动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等服务广泛应用,培育一批数字服务出口的龙头企业。依托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培育一批电商企业和供应链平台企业,推动跨境电商企业与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和数字内容平台开展合作,促进跨境电商和新技术、新模式深度融合发展。

  第四节 提升双向投资质量效益

  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坚持招引重大外资项目,优化利用外资产业布局,完善利用外资保障服务,推动利用外资稳中有进、进中向好。鼓励优秀企业、优势产业、优质园区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运营能力的骨干企业,有力提升对外投资经营效益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一、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大招商、招大商”工作机制,持续深化“一把手抓招商”工作机制,推动行业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招商”的原则,参与行业招商引资工作,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资源力量,构建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格局。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00亿元人民币;累计招引内外资制造业项目1000个、重大产业项目200个以上,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在全省争先创优,走在前列。

  (一)坚持招引重大外资项目。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在更高起点上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积极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强化“一把手”招商、点对点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聚焦食品加工、石化化工、海洋经济、装备制造、建材家居、冶金新材料、建筑业、文旅康养和特色现代农业等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建设靖圆“一药一智”产业园等重点园区,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做大做强千亿产业集群。

  (二)创新外资招商方式。鼓励国有企业参与招商引资活动,创新“政府+国有企业+中介组织”招商模式,重点服务漳州高新区三大片区招商活动。鼓励各县各有关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商协会、专业(门)委员会加强沟通联系,开展驻点招商等形式,支持承接(办)商协会、专业(门)委员会的全国性主题论坛、资本技术峰会等。鼓励开展委托招商,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区域的招商网络。用好侨资侨智侨力和商会协会平台,完善驻外招商网络,在重点区域漳州商会设立漳州市招商联络处,强化市政府驻外办的招商引资职能。搭建手机端智慧招商云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客商信息库,实现共建共享。

  (三)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加大力度招引世界500强、台湾百大及行业龙头等企业,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配套法规,用好各级稳外资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鼓励企业到资。建立完善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推动市县设立外资投诉工作机构,及时协调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提高对外投资合作水平

  (一)推动优势行业对外投资。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支持农业和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赴境外开展经济作物及粮食作物品种选育、种植加工和生产制造等项目,推动在境外设立片仔癀原材料基地、农业合作示范园区和经贸促进中心。支持工程建筑行业龙头企业承包境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带动成套设备、原材料、标准和服务出口。鼓励和引导企业联合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搭建央企、国企与本地民营企业合作渠道,提升“走出去”的规模和水平。鼓励支持有实力的省级以上开发区积极参与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形成境外产业链支点,助力境外投资企业集聚发展。

  (二)健全对外投资合作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对外投资合作的外汇、融资、信息、技术、法律等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设立“漳州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和“漳州走出去服务联盟”,为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等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坚持预防为主,完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信息通报制度,提高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

  第五节 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秉承“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产城人融合”的理念,对标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将开发区建设成为产城人融合新高地、高端产业新基地和宜居宜业新城区,成为支撑全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载体。

  一、加快开发区标准化建设

  实施开发区标准化提升行动,加快漳州台商投资区、古雷开发区标准化试点的建设,推进一批市级开发区标准化建设,引导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建立开发区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约束机制,盘活园区存量用地和闲置厂房,探索“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土地供应新模式。推进工业标准化厂房建设,通过配套设施减免、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支持社会投资建设一批工业标准化厂房,切实提高标准化厂房的运营效率。持续抓好开发区环保工作,落实规划环评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污水配套管网建设,着力削减开发区污染物排放。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一)推动管理体制改革。以优化协同、统一高效为原则,大力精简机构设置,分层次理顺与属地政府的职能边界,提高开发区(园区)行政效率和透明度。推动金峰经济开发区、漳州开发区示范开展“管委会+公司”模式,打破管委会和公司人员身份界限,实现双向选择、全员聘任。

  (二)探索开放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漳州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对台合作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全市重点开发区率先复制推广福建自贸试验区相关通关便利化政策,率先实现自贸试验区政策先行落地,探索投资规则、商事制度、标准、监管等开放制度创新,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及项目等要素资源集聚。

  三、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

  提升重点开发区建设能级,推动古雷开发区升级为国家开发区,支持南靖、龙海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组织参加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提高开发区对外开放合作度,在国家、省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实现排名进位。

  四、构建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强化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统筹规划,推动园区产业区际分工和协同发展,形成集聚集约、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新格局。突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等重点开发区示范引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支持古雷开发区积极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全面提速古雷精细化工园建设,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的石化产业体系。支持常山开发区、诏安工业园区等开发区,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传统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经济体量。

  专栏4 漳州市开发区产业发展重点一览表

  1.漳州台商投资区: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消费电子、卫星应用)、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造纸)、智能制造(食品设备制造)、高端食品和医疗器械产业。加快中科智谷电子信息产业园、华晴卫星应用产业园、国贸智谷产业园等建设。

  2.古雷开发区(古雷港园):积极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坚持“油头带动、链条延伸、设施配套”,全面建成中沙(古雷)项目,提速古雷精细化工园建设,逐步建立上中下游完整的两岸重大石化产业合作体系。

  3.漳州高新区:重点布局精密机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器、集成电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围绕发展智能电子、智能装备、智慧医工主导的智能科技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漳州高新区智能科技产业园建设。

  4.漳州开发区:立足区位资源禀赋,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泛信息产业、食品产业,拓展延伸文旅健康、现代物流等产业领域,打造“3+2”产业体系。

  5.金峰经济开发区:聚焦特殊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科技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布局先进钢铁材料、精品钢深加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医疗机械制造、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科技服务等产业。加快漳州大数据产业园、漳州软件园建设。

  6.蓝田经济开发区:重点布局发展高端食品饮料、高端精密制造、新型电子电器等“两高一新”产业,加快提升发展联东U谷国际企业港,高标准打造朝阳科技产业园区。

  7.长泰经济开发区: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子、人工智能系统)、家居建材、体育用品等产业。加快建设物联科技产业园,推动依托港园工业园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提高银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专业化建设水平。

  8.常山开发区(华侨园):聚焦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集群,重点布局水产品冷冻加工、水产干制品、罐装冷藏熟蟹肉等高附加值食品生产、精密机械配件、工业刀具、模具、汽车配件生产、新材料项目等产业,并发展旅游和现代服务业。

  9.平和工业园区:重点布局生态木业、新型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包装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新型工业集聚区。

  10.华安经济开发区:构建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家具家居为主导产业体系,重点布局汽车配件、精密机械制作、金属制品加工、调理食品、休闲食品、林特食品、木制钢制家具制造等产业。

  11.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布局食品加工(水产加工)、海洋生物、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制造、海上风电等。加快东山旗滨玻璃产业园和海洋生物科技园建设。

  12.古雷开发区(绥安园):提升改造食品加工、轻纺制品、自行车与运动器材三大传统主导产业,重点布局机械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电子信息家居制造、运动器械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13.诏安工业园区:聚焦婴童用品、食品加工、轻工机械等主导产业,重点布局婴童用品及玩具、青梅、水产加工、纺织制造、电子制造等产业。加快金都国家级海洋生物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14.常山开发区(云陵园):重点布局电子信息、建材和食品加工(果蔬加工、水产加工)等产业。加快富佳宝食品工业园建设。

  (二)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动“万才聚漳”人才计划,精准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培育一批产业领军团队。构建高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实施“三高”企业倍增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行业隐形冠军企业,支持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联合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以“食品安全名城”和“钟表名城”为突破点,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97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