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息化运行支持平台建设。依托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利用3到5年时间,搭建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在各学校、幼儿园建设多种智慧教育系统,构建贯穿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覆盖教、学、考、评、管等多个业务场景的智慧教育应用体系,为教育管理者、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等提供各类智慧教育管理支撑和资源共享服务。构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实现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网络安全威胁,响应网络故障、终端故障和信息系统故障,设置事态感知、故障预警、统计分析等模块,做到对网络设施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化建设、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拓展建立大中小幼“三级监控”系统,逐步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
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向以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以多元学习为主的转变,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动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推动基于5G的数字化校园顶层设计和建设布局,加快布局校园5G网络。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管理体系,依托5G网络实现远程协同教学、虚拟操作培训与在线资源共享,推进“三个课堂”“双师课堂”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和新模式。创建“5G+智慧教育”试点校。支持学校利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个性化教学评价系统,加强对教师教学教研、学生评价与学习等教育关键领域的专业云服务能力支撑,形成“云+端”一体化应用模式和跨领域数据贯通服务,通过跟踪监测、诊断分析,精准评估教与学绩效。推进教学教研资源共享,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能力。充分释放教育信息化潜能,提升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河北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公众等各类人群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日常管理、教学支持、资源获取、资讯互动、信息服务等各类服务,不断加强教育系统管理信息化统筹管理水平。完善教育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育基础数据的伴随式收集,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全过程。逐步实现日常办公管理、人员管理、学生管理、设备管理、学习跟踪、流程监控等业务精细化、网络化、扁平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效率。构建区域协同办公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及财物管理系统等,对接国家及天津市基础教育管理平台,提升教育管理效能,实现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拓展“三级视频监控系统”,逐步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
(十三)扩大教育交流与合作
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对接京冀两地教育部门,深化京津冀教育合作共建、协同发展。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与北京市石景山区等区域优质中小学开展合作办学、互访互学等校际交流活动,不断深化两地教育领域的全方位交流合作。支持雄安新区教育发展,以对口交流、项目共建、合作办学为重点,搭建功能承接和吸附平台。深化京津冀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合作交流,建立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共同促进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社区教育优质协同发展。
提高教育开放与合作水平。做好教育援疆、援藏及对口帮扶甘肃省清水县、玛曲县工作。推动与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学校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高水平建设“鲁班工坊”,在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开展本科学历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境内外研修。支持第二中学做好苏格兰中小学Queen Anne高中孔子课堂对口校项目。统筹推进孔子学院(课堂)建设、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派等工作。继续举办友好中外学生国际夏(冬)令营活动,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发展,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与境内外优质学校合作办学,探索跨区域、跨体制合作办学模式。
(十四)实施依法治教
全面提高依法治教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教育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加强教育执法力量,创新监管方式,履行教育系统法定职责。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等相关制度,加快依法行政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学校章程和制度,积极推进学校依法治校、自主办学。严格落实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要求,深入推进重要工作信息公开。健全法律顾问和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全面推动“八五”普法持续深入开展。深化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各类普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加强“智慧普法”建设,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约束。认真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非规定不得收费要求,严格执行学生校服和教辅材料的政策规定。
(十五)加强平安校园建设
推进校园安全稳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实施《河北区教育系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教育系统隐患排查信息报送平台。积极推动《天津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落地实施。围绕平安校园标准化建设,推动工作不断深化、细化,进一步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强学校专职安全保卫机构、队伍建设,建立教育、公安会商机制,共同把好保安“入口关”。提升校园围墙、电子围栏、防冲撞隔离设施等硬件建设水平,持续巩固校园封闭化管理。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校地、校警、校群联动联防联治,统筹落实“一校一警”,严密校园内部及周边巡逻防控。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全面掌握教育系统涉稳动态,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属事责任,推动解决涉稳问题,切实保障校园安全稳定。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建立健全食品(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压实食品(饮用水)安全责任。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实施春秋季食品安全检查常态化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形成保障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落实《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完善校园欺凌预防、管控和处置工作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严格执行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各项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强化学校、学生、家长传染病防控意识与能力。强化消毒、晨检、缺课统计、病因追踪、复课审核等措施,最大限度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严格落实《天津市校车安全管理细则》,教育、交通部门联合开展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普及,保障学生交通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