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产业要立足全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推动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和哈伊高铁开工建设,主动融入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全面推进绥化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电子商务服务业要重点围绕强化教育培训、打造区域直播电商共享示范基地和开展直播电商助企行动3方面工作,大力推动全市电子商务服务业健康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要围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领域聚焦用力,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现代金融服务业有序发展;养老托育服务业要坚持把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婴幼儿托育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核心,继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按照“政府引导、部门监管、多元参与、分步实施”总体思路,大力鼓励和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旅游康养产业要深入挖掘森林、湿地、温泉、草原、中医药、康复疗养等资源,以推动绥化冬夏联营项目、望奎妙香山温泉项目、拉哈山景区项目落地为牵引,以千鹤岛湿地、宝山康养小镇、稻香园田园康养中心等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以系列文旅活动为平台,着力打造富有绥化特色的旅游康养胜地;文化娱乐产业要重点在产业项目带动、文旅活动、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上发力,力争将龙朋冬夏联营培养为我市文化娱乐类规上企业,依托“4+5+N”系列文旅活动实现文化娱乐产业收入翻番目标,加快推进文化夜市落地,打造具有绥化特色的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
三、着力打造“4”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产业。
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向,在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基础上,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新突破,数字化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招商引资,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子商务综合体、智能显示基地等项目落地。以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切入点,积极引进一批适合我市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鼓励支持本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依托毗邻哈尔滨优势,利用其人才和技术等资源做大做强。力争到2023年末,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幅达到50%以上;网络零售额增幅达到10%以上;新建5G基站700座;数字车间总数达到30户以上。到2026年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45亿元以上,5G基站数量达到5500座以上。
专栏一 夯实数字经济产业底座
任务
发展目标
推进数字领域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
2023年,新增数字领域科技企业1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2024年,新增数字领域科技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
支持数字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023年,5家以上数字经济领域企业纳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库,新建科技创新平台1家;2024年,数字经济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达到5家。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4年,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20%,建成5G基站4000座,实现重点村屯和乡镇以上全覆盖。
(二)加快发展生物经济产业。
充分发挥我市生物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重点产业方向布局,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新局面,助力我市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玉米生物发酵产业作为发展全市生物经济的核心增长极,聚焦玉米生物发酵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培养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巩固国内知名、省内领先的优势核心地位。力争到2023年,全市生物经济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60亿元;到2026年,生物经济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总规模达到550亿元,成为战略性主导产业。
(三)全面发展冰雪经济产业。
进一步丰富冰雪产业业态,实现冰雪经济要素聚集和区域协调联动,形成完善的冰雪产业链条。大力推动冰雪经济由冬春向四季拓展,由小众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做好“冰雪+”模式,促进冰雪与体育、文化、装备、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融合。借鉴国内、省内冰雪经济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坚持内引外联,招大引强,谋划建设高质量冰雪运动普及区、文化创新区、产业配套区、旅游承接区,提升优质冰雪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力争到2023年,在市本级打造1处冬夏联营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每个县(市、区)培育1处全季旅游景区。到2026年,冰雪竞赛表演及教育培训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冰雪文化产业总产值年均递增8%以上,冰雪装备产业年均递增6%以上,冰雪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15%以上。
(四)培育发展创意设计产业。
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充分发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文化资源、生态区位等优势,实事求是,突出特色,打造亮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统筹各类资源,加强协调配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特点,着力推进创意设计与绿色食品、工艺美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开放、集聚、协同发展。突出市场导向作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协同作用,注重政府引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打造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公平竞争环境。推动技术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激发创造活力,提升创新能力,用创新创造引领创意设计产业突破发展,促进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工艺,创造具有绥化特色现代新产品、新品牌,实现创新设计价值与实用价值有机统一、相互促进,不断满足人们新需求。力争到2023年,全市创意设计市场主体数量增长到97户,营业收入总额达1203万元。到2026年,创意设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品牌效益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