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节能材料产业。企业整体规模虽较小,但门类品种较多,当前主要品种有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空心砖、页岩多孔砖、陶粒砖、环保涂料等。
15.现代物流产业。全市境内现有4条铁路、5条高速和11条高等级公路,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符合国家和省区域发展布局。现有绥化经开区新和成、庆安东禾金谷、海伦国投等大型粮食仓储物流园区,年集散粮食能力已突破800万吨,辐射半径达200公里,一定程度上拉动我市经济发展。2022年,物流类产业规上企业达到6户,实现营收12.7亿元,占规上服务业企业总营收12.2%。
16.电子商务服务业。全市现有电商产业园10个,总建筑面积4.26万平方米,园区入驻企业210家,从业人员1088人。上半年,全市电商产业园实现网络零售额1.07亿元,其中:直播零售额6400万元。1-6月全市网络零售额实现17.8亿元,同比增幅10.4%。
17.现代金融服务业。2022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47.4亿元,同比增长4.2%,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3.8%,占三产比重9.7%。
18.养老托育服务业。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83所,机构床位总数23453张,护理型养老床位14712张,护理型占比60.4%。可提供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托育机构221个,托位数7647个,已超过6900个满分创优指标,全省综合排名第三位,达到全市每千人口拥有托位2.09个。
19.旅游康养产业。全市现已打造成千鹤岛湿地、八里湖湿地、道香园康养中心、西安田园养生示范村等康养旅游品牌。千鹤岛湿地、安达草原、肇东北大荒航空研学游、夏露主题活动入选黑龙江省避暑旅游“百日行动”方案,为我市文旅产品、活动首次入选省级规划方案。
20.文化娱乐产业。全市现有文化娱乐场所71家,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网吧)143家,文艺表演团体6家,演出场所经营单位4家,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1家,艺术品经营机构1家。在市本级开展的春服(福)节和绥化大集文旅活动实现旅游收入4.2亿元,旅游人数230万人次。龙朋游乐冬夏联营项目已被纳入市级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市本级首个大型文化娱乐产业项目。
(二)面临形势。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物质支撑,是实现经济现代化重要标志,产业体系现代化不仅体现为产业发展本身质量及其对经济发展物质支撑,而且体现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协同配套、融合联动,以及产业体系对经济社会其他领域支撑。近年来,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美国打压遏制我国科技进步、产业链升级、供应链稳定,我国部分高校院所和企业均被列入“实体清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大背景下,想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产业发展内生性、稳定性和自主性,更好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国家和省均把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当前工作重点。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十三届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围绕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开放合作,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重中之重。把稳定快速增长作为重要基础,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根本动力,聚焦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在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新发展阶段产业政策,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统筹推进市域经济、县域经济、沿边经济发展,提高招商引资能力,以项目建设推动稳定增长、促进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造势赋能、夯基垒台。
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有关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打好调结构转方式翻身仗攻坚战,通过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聚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担当作为、换道超车,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各县(市、区)和绥化经开区聚焦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面向科技创新前沿和产业发展方向,全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我市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国家和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贡献绥化力量。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第十三届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市第五次党代会和第五届市委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厚植“五个优势”、赋能“三篇文章”、加快“三个提升”、优化“四个环境”发展思路,坚持“稳”字当头,“进”字发力,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赋能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实现结构、规模、速度、效益有机统一,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高质量、高效益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助力绥化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并实施好重点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新经济业态等规划和政策。切实强化规划引领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突出规划引领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使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握紧合力,为企业打造竞相发展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