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1.节水优先、高效利用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考核,推动全行业全社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水平。

  2.空间均衡、统筹兼顾

  坚持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审视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调水区和受水区实际,确保地区间的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3.系统治理、协同发力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加强部门间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协同发力,共治共管,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实现“五水”共治,系统治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

  4.两手发力、改革创新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增强水利建设管理活力。

  5.确有需要、可以持续

  结合千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制定实施计划。抓住关键环节,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有序推进规划实施。

  6.以人为本、保障民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防洪、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科技创新、智慧水利

  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升水利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对水资源、河湖水域岸线、各类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等涉水信息动态监测和全面感知,提升水利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8.完善机制、强化监管

  建立健全水利行业强监管体系,完善监管机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注重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转变,做到事前要“堵住”、事中要“卡住”,事后要“查处”,保持整个监督过程首尾有机联系,从整体上提高监督效果,确保水利行业监管得到有效加强。

  (四)主要目标

  1.加快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防汛抗旱减灾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水旱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降低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加快水资源配置管理体系建设,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各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强化定额使用;计划用水管理常态化,进一步提高城镇非居民用水纳入计划用水比例;普及工业用水计量,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提高灌溉用水计量率;加强节水“三同时”管理;加强节水载体建设,重点推进节水型企业建成认证;推进再生水利用,积极推广中水利用;提高社会节水意识,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树立节水标杆,加大示范效应。

  3.加快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夯实农业农村发展水利基础

  饮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指标,是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内容。“十四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工作的开展,是我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坚持高质量发展,顺应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的有力举措。对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改善农村人口生活条件起到关键作用,力争“十四五”期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

  4.加快河(湖)长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地下水超采现象基本得到遏制。水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河湖生态水量有效保障,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持续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5.加快依法治水管水体系建设,全面构建水利现代化体制机制

  全面强化依法治水,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以河长制湖长制为载体的河湖管护责任基本落实,河湖面貌显著改善;水政监察体系进一步完善;河湖、水资源、水工程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水利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水利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 水利工程补短板

  (一)“消隐患、强弱项”,补防洪除涝短板

  不断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加强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防汛抗旱减灾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水旱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降低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科学完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增强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全区山洪灾害预警能力,最大化的发挥系统作用。

  (二)“抓节水、构骨干”,补供水保障短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50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