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目前我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供给量不足,水生态环境退化压力仍在持续,各行各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基础性、先导性、约束性作用,严守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红线,推进水资源全面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要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刚性约束,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坚决守住水资源管理红线。
(二)加快水权水价市场改革
千山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区域类型主要为小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为 0.98 万亩,种植作物类型主要为果树灌溉。于 2017年 8 月 31 日印发《千山区农业水价改革实施方案细则》的通知(鞍千政办发〔2017〕67 号),成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水利基础设施和供水计量体系建设的投入,强化资金管理,水利部门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以及供水计量体系建设,加强供水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农经部门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进节水措施,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确保水价改革措施落实到位,水利工程良性长效运行。
(三)加大水利“放管服”
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是水利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要持续发力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在“减”字上下功夫,按照“应放尽放”的目标要求,做好对现有行政许可事项的摸底清理、论证及取消或下放工作;在“管”字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加大明查暗访、重点监管、失信惩戒等力度,抓好已取消或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在“服”字上下功夫,统一标准、简化程序,优化水利部行政审批办理窗口流程和服务,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
(四)完善法规体系,理清职责
一是以完善水利法规体系为载体,进一步加快水利立法工作进度。二是以增强执法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三是以隐患排查化解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水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四是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做好水利依法行政工作。
(五)完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组建、招标投标、建设监理、合同管理、竣工验收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防范各种风险。
为加强我区农村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当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将及时办理管理权移交手续。管理权移交由水利建设管理单位负责组织施工单位、镇(街)、村管理主体和村民代表等单位和个人参与,并填写《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权移交表》,管理权确定后,由我区水利工程管理主管部门向工程管护主体发放管理权登记证书,作为对工程进行管护的依据。
六、加快行业能力提升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十四五”期间,千山区水利局将从规范基层组织建设入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推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党员素质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助推和谐水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水利科技创新
加大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等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推广转化。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积极引进湖库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在防灾减灾、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等各个领域发挥重要的科技作用。
(三)健全水法规体系
目前千山区暂未出台水利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提高依法治水管水水平
“十四五”期间,千山区水利局将加大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力度,与环保、农林、交运等部门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全面排查、大力整治非法占用河道水域岸线、河道倾倒垃圾等问题。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因地制宜做好河道沿河两岸绿化工作,加大河道整治宣传力度,提升百姓参与整治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治水、管水氛围。
(五)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千山区人才引进工作由区人社部门统一完成。目前我区水利部门技术人员短缺严重,我局和人社部门积极沟通,在引进水利技术人才工作上加大力度,争取更多更好的水利技术骨干充实到基层水利工作中来。
(六)构建科学的水文化体系
2011年水利部颁布的《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逐步达到对水文化本质的总体认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内容较为完善的水文化理论体系,使水文化成为一门新型的学科。水文化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门类,要汇集各方对水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人物的智慧,共同进行“构建水文化理论体系”这一重大工程。特别要邀请来自各基层单位的水文化专家,吸取他们的经验,听取他们的意见,使水文化理论体系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接地气,更具有指导性。通过部分水文化专家的研究,拿出有一定份量的研究成果,成为水文化理论体系的初型。再经过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进一步推敲和改进,成为初步的中华水文化理论体系。要把推进水文化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作为水文化研究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