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城乡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

  重点项目:新增4台20MVA主变压器,4台50MVA主变压器,2台180MVA主变压器,总投资约5.5亿元。计划实施大望变电所、南台变电所等电力工程。

  5.大型公共设施

  随着沈北新区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为适应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推动沈北新区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需建设一批标准高、功能强的公共设施,以满足沈北新区所承担的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其它经贸交流活动的需要,为新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加强绿色城市建设,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四五”时期,要把“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城区”和“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生态城区”作为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十四五”期间,新区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沈北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构建沈北新区特有的景观格局,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氛围,展现我区特色生态风貌。

  沈北新区全域

  2021--2025年间,拟实施绿化景观工程41项,投资2.4亿元。

  重点项目:

  七星公园剩余部分绿化工程,南起蒲河大道,北至四环路,计划投资1亿元,公园面积33.5公顷。

  2.完善环境卫生功能

  “十四五”期间,沈北新区将从源头、途径、处理等各个方面加强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强化城市保洁社会管理和公共保洁服务职能。加强环卫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建立和完善城市保洁管理、服务网络及环卫公共服务应急处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环境。

  沈北新区全域

  2021-2025年沈北新区道路清扫保洁面积计划达到2450万平方米,增长8.2%;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0%,有效降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街路扫保质量。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计划630吨,增长14.9%,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垃圾日产日清无积存,清扫保洁无死角、全覆盖。全区实行“垃圾不落地”清运方式,全部取消街路两侧垃圾箱、垃圾点。新设、更新果皮箱 1600 个。购置环卫专用车辆设备 21 台(套);全区一、二级街路实行无尘化作业,立体保洁。打造两条精品街路虎石台大街南段、道义大街南段,采取机械化清扫、洒水、冲洗、刷洗梯队组合作业,为全区环境卫生起到带领示范作用。非物业小区延时保洁,住宅楼内公共空间定时清洗保洁,逐步推进小区内立体保洁。推行高效机械化清扫、除雪作业方式,提高一、二级街路机械化水平,建立快速保洁队伍,缩短垃圾停留时间。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在辉山、道义、虎石台、沈北新城各选择一个小区为垃圾分类试点,创新思维积极推进,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目标。

  二、保障措施 

  (一)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提供全面的体制保障

  首先,从体制保障角度入手,加快政府职能转换的进程,发挥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社会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深入落实政府内部的组织优化和工作成果评价机制优化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各项体制保障措施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二)科学构建、大力监管提供完善的规划保障

  “十四五”时期,应强调规划与年度计划和重点工作的衔接,保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构建全区发展基本框架,加大对项目总体规划和各个项目的评估和检查力度,科学的建立用地保障机制,发挥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为实现沈北新区的终极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依据沈北新区总体规划指导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的实施

  在沈北新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协调完善沈北新区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体系。实行全域的综合管理与统一规划,保持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状态。充分考虑全区发展基本框架的全面性、协调性和稳定性,加强各专项规划的联系,最大限度地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为实现循环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奠定坚实的础。

  2.加大项目评估和检查力度

  “十四五”期间要加大对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执行工作的评估检查工作的力度,重视规划的法律地位,树立其权威性。落实项目事前评价与事后评价机制,围绕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定期开展项目评估工作,全面分析,确保项目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加强重点项目实施检查,对责任分工任务进行细化,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加大督促整改力度,把握共同点,突出侧重点,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切实提高督促整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风险点,完善责任机制、纠偏机制和惩戒机制,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加大检查力度。

  3.科学建立用地保障机制

  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机制,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根据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优化土地配置结构。根据沈北新区规划期间的建设规模,根据有关定额,科学预测各类建设用地需求量。通过年度计划指标争取足够的建设用地指标,适度超前建设各类基础设施。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挖掘建设用地潜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4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