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多极支撑。突出县城的中心聚集力,加快建设以汽车、物流、食宿等配套服务为主的县城至公郎、县城至无量山镇两条经济带,推动服务新业态向沿线聚集。加强集镇建设和管理,着力打造公郎镇、无量山镇、宝华镇3个中心集镇。多方整合资源资金,启动碧溪凤凰山茶旅融合发展、公郎翡翠湾乡村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打造一批以宝华无量、公郎凤岭、乐秋东升等人口集中、资源聚集的中心村,实施一批以山花村、湾子村、龙门洒村、西山跳菜村等为重点的特色村,形成一心两带三镇多点的发展格局。
(三)强化跟踪问效,着力在项目攻坚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实施项目攻坚行动,狠抓开工率、入库率和投资完成率,力争在挖潜、扩域、提质上取得新突破。
最大力度争项目。紧盯超长期国债、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导向,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把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和超前谋划“十五五”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做优做精项目库,县级重大项目储备突破300个以上。建立项目前期联席会议制度,筹集资金1000万元,抓实国家储备林建设、城市天然气、水利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等50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跑出项目加速度,让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州盘子。
最优方式建项目。持续打好交通、能源、农业、文旅行业投资“四大战役”,启动实施南涧安定高山茶生产加工、拥翠和碧溪两条三级公路、县消防救援大队指挥中心、交警大队迁建、乐秋河牛街河中小流域治理、南涧国家气象基础设施等一大批项目,加快推进拥政水库、高标准农田、乐秋乡三级公路等在建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全面完工。加大与国有企业合作建设项目力度,鼓励民营经济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创新“以奖代补、以工代赈、以劳代资”模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最强保障推项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要素保障部门早介入、早备件、早行动,做好项目建设林地、土地报批工作,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落实用地预审简化政策,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全面提高供电、供水、供气等部门服务质效,进一步压减项目审批程序和办理流程。强化资金统筹,保障项目资金支出比例,统筹解决好偃月公园立体停车楼、景观水系、光荣院等一批问题项目,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防止出现烂尾工程、半拉子工程。
(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在实体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着力抓好培大引强、提质增效,推动实体经济做强做优。
加快民企发展。精准落实支持民营经济25条措施,聚焦新型城镇化、新型服务业、新能源“三新”产业,强化“一把手”招商、全民招商和以商招商工作,争取引进总部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加强电子商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0%以上。深入实施经营主体倍增行动,加强升规升限纳统工作,全县“四上企业”数量增长10%以上,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深化国企改革。优化资源资产配置,拓宽投融资渠道,逐步建强县属国企四大集团,加快国企实体化转型改革步伐,增强企业盈利和抗风险能力。发挥“资源、资金、资产+特许经营权”在国企实体化改革发展中的激活作用,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畅通人员渠道,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提质增效。
优化服务环境。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和工业、建筑业、商贸流通业扶持奖励机制,强化政银企合作,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展期、续贷,有效解决企业融资困难。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开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企业愿投、敢投、放心投保驾护航。
(五)紧扣乡村振兴,着力在提升农民素质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展现和美乡村新画卷。
巩固优势农业。聚焦“土特产”,加快无量山高山白茶品牌打造,申报无量山生态茶“中国气候好产品”,实现茶叶综合产值23亿元以上。持续做优“红大+红花”产业,推进高端特色原料核心基地县、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县建设,种植红大烟叶4.75万亩,发展以红花为主的中药材4万亩。实现肉牛存栏9万头、生猪存栏23.5万头、无量山乌骨鸡存栏210万只以上。种植工业辣椒1500亩、香橼1000亩、贡菜500亩以上。建设食用菌菌棒工厂,年生产菌棒500万棒,产值8000万元以上。稳定核桃种植面积,加强抚育管护,实现核桃产业提质增效。
推进乡村建设。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施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项目,治理自然村46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2.5%以上。改造提升户厕542座、自然村公厕10座。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20公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5公里、危桥改造2座。加快小平掌安置点、小湾岔江新区、碧溪松林片区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和物流配送体系,新增农村寄递物流点50个以上。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组织惠民演出50场次以上。持续用好清华大学帮扶资源,深化与上海奉贤区的帮扶合作,争取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5000万元以上。
促进农民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提升高原生态农业产业效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县城零工市场,持续巩固“无量茶工”劳务品牌成效。围绕“一老一小”和失能半失能人员服务,培育“无量护工”劳务经济,吸纳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3000人以上,力争年内组织化输出10000人以上。实施乡村振兴百名能人计划,培育手工作坊、特色种养、乡村工匠等特色小产业,突出专业技能人员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以盘活村集体资产、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村镇公司联农带农“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