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深耕三农、振兴乡村,以更高站位绘就和美画卷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努力让农民更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9.8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20万吨以上,建成五粮液酿酒专用粮产业基地2万亩以上。完善“田长制”日常工作架构,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确保每块耕地有人管、有人护。持续清理闲置、低效、批而未供土地,不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增强自然资源执法刚性,开展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营造依法依规管地用地良好氛围。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切实降低生产风险。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培育特色优势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建立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群众等群体持续稳定增收,确保脱贫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2022年增长10%以上,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努力让农村更美。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用好用活衔接资金,优先支持监测帮扶对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群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百村示范、千村达标”工程,突出抓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力争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达标村30个。持续推进10个场镇基础设施“强弱项补短板”项目,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县72个村持续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农村供电质量。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改善35万人饮水质量。持续实施“全域诗华”工程,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努力让农业更强。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大力实施竹林分类经营,继续推广“万亩林亿元钱”苦笋丰产早产、林菌周年生产等模式,实施竹林丰产培育2万亩以上。抓实畜牧水产业发展,保障全年生猪产能稳中有进,实现生猪出栏50万头以上,持续做大做强牧业数字经济运营管理平台,新增肉牛出栏8000头以上,全力推进长江鲟保护中心和野化驯养基地建设项目,实现水产品产量2.1万吨以上,完成稻渔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建设2万亩以上,将龙头镇、竹海镇打造为省级“鱼米之乡”核心示范区。做实“产业专班+服务团队+政策包”定向扶持,实现“农头工尾”“粮头食尾”融合发展。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百规千企万户”专项攻坚行动,做强培优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确保全年新增涉农规上企业12家、县级龙头企业46家、个体工商户1000家以上。探索建立“农业园区承载、龙头企业牵头、专业合作互助、农户紧密跟进”共建共享机制,发挥一产种植、养殖规模优势和二产高效加工转化优势,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创新融合发展。
四、坚持南北联动、辐射全域,以更细功夫优化城市品质
围绕融入极核成为卫星城市的发展目标,让更多人民群众享有安全健康、较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争取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坚持“以产聚人、营城聚产”理念,科学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合理布局医疗、教育、文化、体育、交通等功能设施,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生态圈。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工作,科学确定开发建设和供地时序,有序拓展城市空间。以片区为单元加快编制实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布局、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全面融入“一核三轴”市域城镇体系,加快与宜宾主城区配套形成产业生态圈、优质生活圈,进一步提升医疗、教育、文化、体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功能,推动职住平衡、城乡互动、产城融合。做优做强双河镇、竹海镇和花滩镇中心镇建设,推动县城和双河镇南北联动、紧密联系,辐射带动全县乡镇攥指成拳、集聚发展。
塑造城市宜居品质。突出“竹”的元素、“水”的灵韵、“绿”的底色,持续推进宜居县城建设,实施城区亮化和干道风貌提升工程,抓好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改造,全面启动木鱼山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持续推进淯江西岸生态治理、宜居县城公共设施、老文体中心改造、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水源和灌区供水工程、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等项目建设,规划新建口袋公园2个。建立房票安置制度,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力争新入统建筑企业2家以上。加快推动5G、新能源充电桩等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完成宜威高速长宁段、长宁镇至竹海镇竹景观大道、机械化养护中心建设项目,加快无障碍城市建设,构建15分钟便民舒适生活圈,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服务为导向加强硬件建设、优化软件服务,用好用活数字化城管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天网”三期、人脸卡口等建设,强化“雪亮工程”等联网运用。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着力优化城镇、社区、小区空间,对“三无”小区开展“微网实格”建设,多渠道加强物业管理,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推动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深化综合行政“智慧执法”平台建设和应用,实现执法监督全过程覆盖。集中开展违建突出问题清查整治,逐步消除违建存量,坚决杜绝新建小区违建行为,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