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7日)

  抓住聚才引智“关键点”。坚持内培和外引相结合,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擦亮“船泊菁才”“船承良才”“船动英才”“船厚优才”等人才品牌。完善柔性引才制度,支持企业面向全国招揽一批专业技能人才,确保全年引进各类优秀人才200人以上。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搭建才能展示平台,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洼地,让各类人才在船山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四、抓开放,融“双圈”,深化合作聚合力

  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拓空间,高水平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汇聚要素资源。

  加快推开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扎实抓好4批次66项重点改革任务,全力争取更多省级支持事项,加快形成更多可复制可借鉴的“船山经验”。探索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区属国有企业在产业投资、社会服务等方面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健全宅基地管理体系,实施仁里、老池等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推动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入市3宗以上。

  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强化“双圈”项目包装和政策争取,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家102项、省105项重大工程项目库。扎实抓好遂潼高速公路扩容和成达万铁路征地拆迁,助推交通大通道建设,加快形成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精心打造遂潼涪江蔬菜乐园,争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产业带合作园区。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跨域通办”事项一站式办理,提升“川渝通办”效率。

  加快推动招大引强突破。聚焦锂电、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快引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企业。发挥6支招商突击队作用,跟踪对接易华录大数据产业中心、泰德激光设备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8个以上。用好“六个一”(14)招商服务机制,加强全流程服务管理,推动招商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力争到位市外资金增长15%以上。

  五、抓城建,优环境,有机更新提能级

  坚持“繁荣在主城”发展定位,牢固树立经营性城市理念,注重内涵提升,让城市更有颜值、更有气质。

  持续提升城市品味。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平路人行天桥、河西片区污水通道改造等项目建设,完成“第五立面”改造年度任务。利用17处零星地块,建设口袋公园、社区阵地、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盘活用好城市闲置资源。扎实抓好“三无小区”治理,全面推广“街长制”,打造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加快智慧社区建设,确保顺利通过省级智慧城市试点验收。推动河沙镇、桂花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

  持续守护生态本底。抓实抓细各级反馈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巩固提升,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面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保持在91.8%以上。深化“河长+警长”制,持续打好“十年禁渔”攻坚战,推动入河排污口整治。推广绿色防控和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技术,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严格落实“双碳”“双控”(15)要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持续聚集人气商气。大力发展商贸会展、文体旅游等支柱性服务业,引导消费群体回流,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改造升级,精心打造“五大特色街区”(16),进一步丰富城市消费业态。加快实施“巴蜀有鲲·e莲岛”等重点文旅项目,建成圣平岛“花花世界”田园综合体。积极承办2023中国全民健身走(船山站)等活动赛事。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六、抓乡村,强基础,因地制宜促振兴

  按照“三主”“五化”“六品”(17)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严守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政治红线,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新建高标准农田1.3万亩,改造提升0.9万亩。加快猪八戒乐园规划设计,扎实抓好“智慧农业”、生猪-大豆集成体系等中央奖补资金项目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考核评估。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成道地川白芷、优质蔬菜、精品粮油等特色产业基地2万亩以上,打造以课耕山居、稻虾基地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永和家园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擦亮乡村振兴靓丽底色。启动梓桐村、响堂村等6个精品示范村规划建设,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以上。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共富路建设,完善乡村客运基础服务体系,争创省级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实施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升级改造,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18),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2%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守住乡村振兴致富根本。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强化村集体“三资”管理,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合作共营、资产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0%以上。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0个以上,解决农户就近就业1.8万人以上,带动参与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七、抓民生,兜底线,共建共享添福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752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