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更新天彭主城。天彭主城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承载了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要将其作为城市优化区,以提升存量为主强化管理、提升品质,整体提高要素集成能力、环境容纳能力和宜居吸引能力。加快推动有机更新。以“一轴一环三片”为重点,统筹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延秀片区有机更新,推动22个老旧院落改造,新建泰康路等9条市政道路,打通红照壁南街等5条“断头路”“瓶颈路”,加快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城市美学运用。突出城市展示窗口重要作用,加强公园城市街道一体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建筑风貌等领域城市设计,推动市政设施、交通标志、游园节点等“城市家具”美化提升,增强城市美誉度与辨识度。加快公园城市示范场景营造,确保九峰公园、体育公园二期等城市公园建成开放,打造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和特色主题社区16个。探索推动高架之下、楼顶天台、地下空间“嵌入式”美化利用,完成“两拆一增”点位30处以上。优化城区精细管理。以三环路以内为重点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构建规建管高效衔接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探索城市管理物业化,结合商业、居住等业态调整实施道路分区分类管理,积极开展城市管理示范片区、最美街道等示范创建。加强闲置地块、市场、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整治城郊结合部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积极推广应用智慧停车、智慧井盖、智慧路灯等新技术,不断提升城区环卫作业机械化率,推进城市智慧化感知和智慧化管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高标准建设“天府粮仓”彭州片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全面推行“田长制”,加快建设2个10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和9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基地,新增高标准农田3.5万亩,确保粮食、蔬菜种植面积分别不低于57万亩和82万亩,出栏生猪42万头以上。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建强蔬菜全产业链,强化蔬菜新品种研发、种苗繁育、品种推广一体化发展,建成投运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全年试验示范和推广新品种10个以上,加快建设天府蔬香菜稻轮作示范基地,聚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基地。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引进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2家以上,确保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280亿元以上。积极打造品牌,加快制定川芎国际标准,提升“龙门山”区域公用品牌,办好国家级菜博会、成都种博会等品牌展会,支持九尺镇创建省级鱼米之乡。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启动白鹿湖水库、小鱼洞水厂建设,新(改)建农村道路50公里,实施谭家场等老旧场镇微更新,支持创建成都市美丽示范庭院。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度,优化乡村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建优建强县域医疗次中心和中医医疗次中心,新建村级服务综合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个;健全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推动交商邮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敖平七星泉记忆等6个高品质林盘聚落,依托“土特产”发展农村电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家以上。探索多元化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新增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集体经济组织15个以上。健全返乡下乡就业创业人才引进、管理、激励政策,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600人次以上,为农村就业增收注入新活力。
五、优化调整结构、倡导绿色低碳,加快形成公园城市新风尚
良好生态环境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注重源头治理、统筹联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让绿色生态成为立体山水公园城市最鲜明的特质。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紧盯“双碳”目标,统筹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空间结构优化。按照“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理念,持续优化“1125N”城乡融合发展空间体系,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绿色低碳、智慧治理。促进产业低碳转型。支持石化、水泥等重点行业降低排放水平,持续壮大锂电、氢能等绿色低碳产业,引导企业打造绿色工厂。鼓励绿色低碳出行。新增或优化公交线路20条,促进城市公交与成彭快铁、成都地铁高效接驳。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新增新能源车2400辆、充电桩200个以上,鼓励创建零碳社区。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深入推进高能耗行业治理,力争单位GDP能耗下降3.5%,确保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不低于7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厚植绿色生态本底是建设立体山水公园城市的本质内涵。要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加大移动源、工业源和农村面源污染减排力度,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0天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启动白土河、土溪河水生态保护治理和濛阳、通济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磁峰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新建城镇污水管网25公里,推动水环境问题“动态清零”。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用途变更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厉打击私挖盗采砂石行为,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抓好生态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推进全国林业改革综合试点,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综合监测站建设,依法有序退出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新增森林面积200亩。
统筹资源开发和循环利用。推动有限资源价值最大化是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坚持节约优先,强化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奥克化学、亿泰气体等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项目动工,加快建设建筑垃圾、废旧电池等资源化利用项目,探索推进废弃油脂再生利用及动力电池再制造。加快生态价值转化。开展全域水资源状况普查,推动优质矿泉水开发利用项目落地。积极参与“碳惠天府”碳普惠机制建设,引导提升龙门山生态保护修复、川西林盘等项目碳汇能力,探索开展林权、用地权、排污权等环境权交易。大力推进绿色消费。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提高政府采购绿色产品占比,推行“无纸化办公”,推广净菜进城,限制过度包装,提倡宾馆、饭店减少一次性用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