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抓好重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广泛激发资源要素新活力
改革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资源要素更广泛汇聚、更高效运用,让现代化新彭州建设的动力更足、活力更强。
推进深层次领域改革。改革的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下决心、动真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有力有效推进要素资源保障。要以重点突破引领改革纵深推进,让改革措施精准对接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深化土地要素配置改革。全面推行工业“标准地”供应,探索完善乡村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坚持“亩产论英雄”,推动“工业上楼”,开展清理空房、清理空地、清理空楼“三清”行动,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00亩以上。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健全“财税银”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农村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作用,推动“数字仓融通”“农贷通”深度融合,用好“蓉易贷”“壮大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全年投放各类政策性贷款15亿元以上。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数字化发票试点,优化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推动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落实好营商环境5.0版政策。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参与特许经营权等城市资源收储,强化国企资金预算管理,健全国企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和投资运营水平。
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区域协同重在优势互补。要主动在国家、省市发展战略中找定位,深化跨区域、多领域协同联动,努力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重庆长寿互动发展新材料、健康医药、商贸物流、文旅康养等产业,联动遂宁射洪做强锂电池、蔬菜等产业链,共建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农产品及食品集散中心。深度融入成都都市圈。与德阳广汉合作挖掘论证古蜀文化源流,支持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四川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持续深化彭什金融服务同城化发展。强化与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协同发展。联动青白江高标准建设成都国际陆港,积极融入天府新区航空动力国家实验室建设,与东部新区共建产业协同发展基金。抓好对口支援黑水工作。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只有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要坚持依托大交通推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招商、深化大交流、推动大发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构建对外“大交通”。启动成汶高速、成彭快速路建设,加快推进成德市域铁路S11线、天府大道北延线(濛阳段)等项目,加密成彭快铁至成都东站、南站班次。深入推进“大招商”。举办招商引资活动不少于28场,发布投资机会清单150条以上,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0个,新签约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不少于11个。深化国际“大交流”。加强与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组织开展“出海招商引智抢订单”等国际(港澳)交流活动不少于10场,新增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2对,实现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外商直接投资(FDI)不低于2000万美元。
七、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更好满足美好生活新向往
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打造“幸福城”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有力有效增进民生事业福祉,让幸福美好生活城市更有内涵、更有温度。
大力促进就业增收。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积极扩大就业带动居民增收,着力以更高质量就业促进更合理分配。全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支持体系,新增城镇就业5500人以上,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不少于16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扎实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动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鼓励群众提高财产性收入和技术、管理、知识等要素收入,促进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加快建设健康彭州。健康是幸福美好生活的基石。要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位置,建强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彭州。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市公卫中心、市中医医院新院等8个医疗项目建设,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提升基本医疗服务品质。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全力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文化体育事业是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要厚植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加大文体惠民力度,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用好同时拥有大熊猫、牡丹花两大“中国符号”的优势,加快提升彭州文化辨识度、对外影响力。依托陶瓷文化、川剧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打造优质文化产品,丰富文化服务品牌。着力推进文化惠民。完成新博物馆、新艺术馆选址,新建公共文化空间4个、科普场景2处,高水平举办白鹿音乐季等品牌文化活动,组织开展“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40场以上。大力举办赛事活动。积极申办国际性体育赛事,举办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30场,打造社区运动角等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空间13个,完成国民体质监测500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