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一轮产业大招商。把产业招商作为头号任务,落实“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要求,接续开展“双千百场”“夏秋攻势”大招商行动,突出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全面兴起产业大招商热潮,引进优强企业120家以上,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坚定沿着“一带一路”特别是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走出去,大力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打造中国内地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节点。新增外贸实绩企业5家以上。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建立以企业家获得感为导向的营商环境制度,力争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巩固提升“三双”专项工作和“两个专项行动”,启动企业账款清理和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把与企业相关的账款理清楚,把违规收取的费用退回去,进一步优化提升政金企融资对接,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1.8万户,净增“四上”企业200户以上,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家。
(五)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六大攻坚工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5%、98.5%、95.5%和49%。加快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中心城区公办强校计划学校占比达90%以上,创建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支持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期项目建设和办学条件达标验收。支持六盘水师范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大力实施“强师工程”,营造尊师惠师严师强师浓厚氛围!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五大科技创新行动”,扎实办好科技创新“七件大事”,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4%以上。围绕产业链攻关创新链,建立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技术供需库,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六盘水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5家。申报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3个以上。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0户以上。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依托贵州人才博览会等平台,加大急需紧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工人的招引培养工作力度。实施“凉都矿工”“凉都技工”“凉都汽修”“凉都家政”等重点工程和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和荣誉感、获得感。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人才“蓄水池”等政策,持续优化人才服务。鼓励引导人才到产业和基层一线创新创业。持续推进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城市建设。
(六)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打造“生态绿都”。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狠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认真落实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五场战役”,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9%以上,全力实现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三个100%”。加快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从严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大力开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专项行动。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长江重点生态区乌江流域三岔河上游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乌蒙山东部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治理石漠化面积47.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35平方公里,治理恢复历史遗留矿山面积43.2公顷。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树种结构调整1.8万亩、森林质量提升0.5万亩。开展区域野生动植物调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试点实现突破。
大力推动绿色转型。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能耗“双控”制度落实,加快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推动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新增及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占比不低于80%。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等创建。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机制。用好“两高”项目联评联审机制,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七)坚决防范化解风险。坚持把防风险、守底线摆在各行各业第一位,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水平。严防严控债务和金融风险,建立健全系统解决和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体制机制,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化存量、控增量”,用发展的办法、改革的举措破解债务难题,积极争取县级化债试点等政策支持,扎实推进化债“八个专项工作”,全力化解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坚持和完善市、区、乡三级政府每月研究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巩固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成果,严要求、严执法、严处罚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实施煤矿智能化发展行动,开展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行动,强化建筑施工、自建房、危化品、消防等各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推动衔接房地产相关政策助推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试点取得实质性成效。紧盯“五个零发生”,以维稳促维权、以维权保维稳,深化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