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约束性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构筑新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智能化、集群化、特色化促进产业转型和产能升级,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把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深入实施“链长制”,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增长13%。推动百亿级长安新能源工厂建成投产,协同推进赛力斯、极星等新能源整车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市级汽车电子重点关键产业园,完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围绕OPPO、传音两大整机企业,持续引进一批核心零部件配套项目。推动中科智远、天箭惯性等项目加快建设,建成投产莱斯、优琥等项目9个,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培育壮大先进材料、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消费品工业等潜力产业,推动松下新材料、胖子天骄等项目投产达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再升科技建设5G全连接工厂,支持恒伟林等10家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40个,新增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7个,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商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光环花园城、鲁能城商业、万科金融总部加快建设,助推金茂商业等项目建成开业,努力把中央公园商圈打造成重庆主城商圈新典范。优化嘉州商圈、两路空港商圈业态布局,力促森活大融城建成开业。依托T23时装文创园、国盛IEC等楼宇资源,集聚发展数字内容、数字文创等产业。推动统景温泉风景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加快矿山公园、云龟山4A级景区创建。做大做强“银证保”传统金融,培育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1.6万亿元。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推动名园、名楼、名品创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达到380亿元。提速建设川航货运、东方嘉盛等现代物流项目,促进普洛斯、中远海运、复星国药等项目建成运营,增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提质发展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业,启动西部法治科技园二期,落地建设川美国际设计学院。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优化消费政策、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鼓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多形式开展惠民促销活动,加速释放消费潜力。深入开展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统筹实施207个市、区重点项目,确保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90%、85%以上。持续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实施困难企业帮扶年行动,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新的减负清单,全力稳企业、强信心。常态化开展融资对接,推动“助企贷”“上市贷”等信贷产品协同发力。狠抓企业梯度培育,做大做强“链主企业”,做特做优中小企业,引导大中小、上下游、产供销企业有效衔接、融通发展,新增“四上”企业250家、“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20家。
(二)在推动科技创新上迈出新步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以平台载体拓展为保障,以创新生态完善为路径,以创新人才引育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关键,持续打造西部创新高地。
强化高端创新平台支撑。加快仙桃数据谷“二次创业”,聚企业、聚资源、聚活力,新引进高科技项目15个以上,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对接全市“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加快集聚高端研发机构和产学研转化平台。支持长安软件争创国家重点软件企业,助推传音研发中心创建市级重点实验室,推动重邮现代产业学院争创工信部智能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290家。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西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推动种植土壤修复与改良科研中心等3个科创平台落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建成重庆特色玉米科技创新园,推动中药健康创新中心建成运营,全力升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加快培育优质创新主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2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探索“揭榜挂帅”等创新机制,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0个以上。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加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力度,建设知识产权强区。持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提高到100%。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落实好研发补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4.8%以上。
持续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按照“一核多园”布局,着力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孵化载体,持续推动存量孵化载体提档升级,聚集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1000个以上,孵化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实施高水平人才集聚计划,用好“临空英才”政策,靶向引进一批“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和海外优秀人才。发挥“种子、天使、风险、担保”四大科技基金撬动作用,新增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1.5亿元以上,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举办科普宣传和高水平科创活动,营造全民创新创造浓厚氛围。
(三)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开拓新局面。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持续推进开放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