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出台政策,清除障碍,提振信心,让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政府守信践诺,整治涉企乱收费行为,坚决清理拖欠账款,减轻民营企业经营压力。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规范优化“首违不罚”[16]清单,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部门为民营经济发展设关设卡!
不断扩大民间投资。持续压减民间投资负面清单,支持民间投资更多进入能交水、农文旅、安全环保等重点行业领域,支持民营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科技创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对纳入重大项目清单的民间投资项目,给予建设用地、资金支持以及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便利,确保民间投资占比50%以上。
促进中小微企业恢复发展。延续优化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推动直达直享。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对符合条件的、暂时确有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欠费不停电、不停水、不停气、不断网。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使民营市场主体贷款余额增长12%以上。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确保民营主体净增2.6万户。过去三年,一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冲击,损失很大,要坚决支持他们尽快缓过劲,活下来,东山再起!
七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充分释放内生活力,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一网通办”“掌上办”改革,在管理和服务方式上推出一批“微改革、微创新”,打造高效政务环境,更加利企便民。持续推进财税体制、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证券化,创新“园区+平台公司”运营机制。大力推广“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重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改革试点。推出一批原创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清除卡点堵点,更多地为好项目、大项目腾出空间、节省时间。
筑牢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提质发展,各类教育健康发展,新改建中小学校40所,让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公平享受优质教育。支持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专业化、精准化产教实训基地和教育科研转化基地。围绕天然气精深加工、锂钾资源勘探、苎麻和玄武岩纤维深度开发利用,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增长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户以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质量办好人才节,引进一批领军型人才和实用人才,加快建设川渝陕结合部人才集聚引领区,为达州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赋能。聚集各方资源,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集成发展。继续加强数据归集,开发数据应用场景,不断挖掘数据价值。持续提高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覆盖水平,高标准运营城市大脑,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达州数据中心。推进智能工厂、智慧车间、智慧园区试点示范,扩大“上云用数赋智”规模,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增长20%。
八是纵深推进区域合作,塑造开放发展新优势。积极融入“双城圈”,务实推进跨区域合作,努力在开放发展上抢主动,在招商引资上拼速度、增实效。
全力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谋划编制“四重清单”[17],加快推进国家总体方案落地落实。发行万达开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做实做强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推进新田港二期、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建设。加快达万铁路扩能改造、达万直达高速和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着力打通毗邻交界路网,深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加快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支持各地与毗邻地区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务实合作。
联手南充加快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落实共建副中心年度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协同推进南(充)大(竹)高速前期工作,共同推进川东北救援基地、亭子口灌区一期建设,共建川东北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粮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基地,打造红色教育联盟、自贸区改革先行区发展联盟。协同推进川东北经济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加大开放招商力度。坚持全面开放、全员动员、全方位出击,坚决地走出去,坚定地引回来。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整合招商资源和力量,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紧盯行业领军企业、链主企业,定制招商、上门招商,全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再引进至少4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0个,到位资金660亿元以上,吸引外资2000万美元。
九是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加大民生投入,优化管理服务,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常态化办好“万岗促就业惠民生”“就业招聘日”等活动,加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援助帮扶,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在项目建设中,大力推行以工代赈,为当地群众就近就业提供更多岗位。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全力做好生猪、粮食、蔬菜、能源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覆盖更多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聚焦“一老一小”,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全面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保障服务。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持续开展根治欠薪攻坚行动,让每一个务工人员都能及时拿到辛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