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区委三届五次全会、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强中心城区总抓手,大力推进“强实体经济、强城市治理、强公共服务、强要素保障、强人文素质”行动,努力使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首善之区,为谱写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碧江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农业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长1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左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15%左右,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2%、40%、48%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9.5%以上,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6岁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国家调控范围内。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确保各项工作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保持高度一致,这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根本的政治纪律,必须不偏不倚执行、不折不扣落实。最核心的是,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碧江发展路径。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聚焦“七个生态”、以生态文明引领铜仁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定位。区委审时度势,提出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强中心城区总抓手,全力实施“强实体经济、强城市治理、强公共服务、强要素保障、强人文素质”行动,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首善之区的碧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路径。这是各项工作的“纲”和“目”,必须全方位落实、多举措推进。最关键的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六个必须”要求,及“四个到底”的责任体系,提振发展信心,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战略思维驱动加速领跑,努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这是做好全年工作的方法论,必须把稳的举措做实、让进的动力迸发。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至上体现到部署重大任务、落实重要政策、推进重点工作中,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全力转变发展方式,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壮大经济总量。
一要扩大有效投资。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实施省市重大项目91个、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全力扩大产业投资。把产业投资作为重中之重,以新型功能材料为重点,完成产业投资76亿元、占比38%以上。新开工亿元项目30个、完成投资45亿元以上。完成工业投资4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以上。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5户以上,完成投资2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8%以上。实施园区提质增效行动,园区配套设施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配合市级加快铜吉铁路、环城高速建设,启动火车站至碧江高新区产业园路、清水塘至和平公路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建成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工程。启动云场坪、滑石、三家坡等风电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银行贷款等领域争资争项,充分挖掘政策空间、放大政策效应,力争到位资金6亿元以上。加大省级200亿元“四化”等产业基金争取力度,力争到位5亿元以上。加大省级10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经费争取,力争到位2亿元以上。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助力市场主体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确保社会投资占比35%以上。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用好用活3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提升项目谋划储备质量和落地转化率,确保谋划项目350个、总投资795亿元以上。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建立健全项目资金拨付机制,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监管,推动各类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产。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坚持“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坚决杜绝低效无效投资。
二要拓展消费需求。围绕“多彩贵州扶商助旅促消费”大行动,依托主城区50万人口基数和市场消费需求,深入打造“碧江消费年”品牌。加快城市步行街、大型商场商圈、一站式购物体验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社区新零售、智慧餐饮等消费新业态,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因地制宜发展夜间经济、步行街经济,打造中南门、小十字等富有特色的消费新地标3个以上。紧扣传统节假日和旅游黄金周,依托中南门、马拉松赛道等,加大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聚集力度,加快形成过夜经济、周末经济、文旅经济、康养经济、赛事经济,把人气聚起来、商气汇起来、烟火气旺起来。释放农村消费新需求,完善“快递进村”配送网络,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更好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