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日)

  五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铜仁货运东站和鹏程物流园为依托,打造铜仁东多式联运物流枢纽。配合市级推进铜仁凤凰机场空港建设,力争在碧江区设立无水港。优化区、乡、村货运网点三级物流节点体系,统筹布局和建设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服务站点,建成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加强铜仁货运东站建设,加大与广州铁路集团、成都铁路局沟通对接力度,推动仓储物流园建设。依托沪昆高铁、铜玉城际铁路、渝怀铁路复线物流运输能力,打造粮食、汽车、装备等大宗物资物流通道。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扶持力度,新增市场主体5000户以上;确保物流业增加值完成2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50亿元以上。

  (三)聚焦强城市治理行动,全力建设舒适宜居的城镇生态,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坚持建新城、疏老城,大力实施“四整治四提升”行动,以绣花功夫做靓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位,让群众生活在更加优美舒适的环境中。

  一要优化城市空间。依托全省“一群三带”城镇空间布局,承接好市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强化“三区三线”管控,推动国土空间与教育、医疗、住建、交通、旅游、养老等规划有效衔接、多规合一。引导老城区部分非核心功能逐步向新区疏解,推动老城提质、新区扩容联动发展,加快培育新区城市商业集群,打造集商业、服务、娱乐、文化等业态为一体的复合商业中心。推动川硐教育园区、碧江高新区联动发展。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推进主城区形成协调发展、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吸附力强的城市布局。

  二要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市更新,大力推进“四改”建设,累计改造完成棚户区3万户、老旧小区2.4万户、背街小巷90条以上,新建地下管网1.8公里。加快建设黄家院子至御龙世家道路、清水大桥至上南岳沿江步道建设。加快多功能智慧灯杆等项目建设,推进架梁山公园等4个公园建设,新建一批小微公园,确保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绿地率达36%以上。完善城区“十五分钟”健身圈,力争全民健身中心、水晶阁健身步道等项目开工建设。

  三要强化城市管理。以“四整治四提升”为抓手,加快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智能化水平,打造示范街道2个、示范学校5个、示范小区20个以上,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70%以上。开工建设木杉河公园智慧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1500个以上。启动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逐步完善市政污水收集设施和空白区雨污分流排水体系,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规范沿街商铺广告牌设置,治理街头广告“乱张挂”现象,清除老旧小区、开放式小区楼道“牛皮癣”。分类分批完成小区物业管理提升135个,持续有力开展小区消防通道清理整治和强弱电整治。

  四要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大力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落实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更好统筹房地产去库存和棚户区改造、地灾避险搬迁安置。建成二手房市场交易中心,推动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安置房。用好中央“保交楼”资金,全面推动山水云天、依山郡、山水御园等项目复工复苏,加快国瑞智慧生态城、恒大山湖郡、万兴凤凰城等32个房开项目建设,有序稳妥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

  五要推动融合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聚焦打造城市“后花园”、市民“菜篮子”、居民“休闲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建设,打造示范点3个以上。推进密槽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区建设,加快S305龙塘至灯塔公路改扩建工程,加快瓮南溪、烂泥山水库等骨干水源建设,优化水库水网布局,启动凯芒、落箭坪渡改桥项目建设。深化农村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公交车向坝黄、漾头延伸。

  (四)聚焦强人文素质行动,全力繁荣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态,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互促并进,繁荣多姿多彩文化生活。强化公共文化供给。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充分挖掘碧江历史文化底蕴,在文学、音乐、美术、摄影、舞蹈、戏剧等方面推出一批具有碧江特色的文化精品,编辑出版碧江区文艺丛书,打造“书香碧江”品牌,形成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以完善许韵兰公共阅读空间、进士书屋配套为引领,把许韵兰公共阅读空间、进士书屋打造为碧江的文化IP,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服务网络,优化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在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图书流动服务点,扩大图书资源服务范围。实施文化体育公共服务“补短板”工程,新建篮球场、文体场地8个,建成村级农体工程5个以上。加大民族文化开发利用。深挖本土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让本土民族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利用。举办中国传统龙舟大赛,打造“碧江龙舟文化博物馆”。组织开展花灯、茶灯、龙灯以及打金钱竿、踩高跷等群众性民间文化活动。加大对茶园山、克兰寨等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修复力度,强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渠道展示水平,做好“挂社”“阳戏”“龙舟赛”等具有突出历史文化价值的非遗项目的活化利用工作。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依托中南门古建筑群、梵净山赛道、铜岩等地标建筑和自然物,利用地标元素融入旅游商品创意、包装设计,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将周逸群烈士陈列馆、文笔峰烈士陵园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红色教育,实现红色基因传承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相促进。传承孝道文化,推进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五)聚焦强要素保障行动,全力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创新突破、人才引领驱动,加快要素集聚,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13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