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审计、广电、外事、港澳台侨、决策咨询、机关事务、统计、调查、地震、气象、社科、文联、档案、供销、红十字、工商联、搬迁安置、消防救援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青妇、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前进的道路没有奇迹,只有足迹。全市发展的每一项进步、每一分收获都浸透着汗水、凝聚着心血,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这些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英明决策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统筹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促进、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市63万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楚单位和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全市建设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发展质量不高、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与滇中同类地区相比还有差距,商品房销售面积、批发业销售额等指标增速全州靠后。二是历史欠账多、发展压力大,基础设施建设负债高,公共服务短板多,偿债与干事难以兼顾。三是项目谋划不深、储备不足,大项目、好项目少,要素保障不够有力,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四是市场主体少,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小散弱等短板突出,社会投资信心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较为困难。五是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缺乏活力,不懂、不会、不敢、不愿的问题依然突出。对此,我们一定要创新思路、拿出硬招、逐项破解,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2023年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前所未有。楚雄市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中心,拥有多重战略叠加、产业基础坚实、市场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质等优势,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有义务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我们要自觉把楚雄市现代化建设放在全国、全省、全州事业战略全局来审视和谋划,提高站位、锚定方位、高标定位、蝶变进位,让中国式现代化在楚雄大地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工作安排、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州两会具体要求,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州委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具体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全力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楚雄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州下达目标。
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开卷破题、精准发力,实施“六大行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一、实施“强中心”行动,让城市领跑区域提质出彩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贯彻“强州府”行动,出台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意见,锚定“康养胜境、宜居楚雄”城市定位,打响公园城市、康养城市两大品牌,构建“东强产业兴园区、西塑胜境融康养、南造智谷聚科创、北筑新城旺文旅、中抓更新提品质”5大空间布局,打造9大中心,抓实9大任务,加快滇中城市群昆楚一体化发展,引领“1+3+1”楚中城镇群发展,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整体跃升。建设引领周边、支撑全州、辐射滇西、融入滇中、服务全省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扩大城市吸引力。创建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争取国家海绵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高标准启动建设科创新城,推进高铁新城开发建设,加快万家坝铜鼓片区、西门片区城市更新,云岭大道、彝海大道等10条城市主次干道建设,打通花果山路等5条“断头路”,建设健康步道、自行车道15公里,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5公里。启动“城市大脑”一期工程建设,形成“一网统管”城市治理新模式。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做精做优小集镇。改变小集镇规模小、布局散、档次低现状,坚持一镇一定位、一镇一特色,把小集镇建设作为产城融合发展的“黄金节点”来抓,推动小集镇建设同承接城市功能、发展特色产业、服务“三农”相融合,完成集镇规划修编,重点打造西舍路森林小镇、中山中心集镇和三街民族文化小镇,形成“小窗口、大形象,小产业、大市场”发展格局,让小集镇成为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的重要节点和区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