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云南省)通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6日)

  多点发力做优三产。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巩固提升传统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业,新增限额以上企业5户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片,发展全域旅游,聚焦“山-城-田-湖”特色资源优势,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沉浸式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文化宣传活动品牌。成立文旅投资公司,深入挖掘通海银器、铜器、石雕、木雕、工艺刀具、盆景、刺绣等特色文化产业潜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街区和消费场景。实施熙苑宾馆半山康养度假酒店提升改造,充分挖掘民医民药潜力优势,推进康旅融合、医养结合等业态发展。支持举办花街、那达慕、火把节、泼水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力争旅游收入增长8%以上。重点盘活杨广冷链物流园,加快北部物流园、九龙公铁联运中心等项目落地,夯实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通海国际商会和驻外商务代表处的桥梁纽带作用,抢抓中老铁路、RCEP等发展机遇,抓实外贸企业工贸分离,探索双向贸易,重塑行业竞争力,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6%以上。

  (二)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狠下功夫挖掘释放潜在之能。始终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理念不动摇,用项目的推进落实体现发展成效。

  汇聚合力大抓招商。依托厚实的工业基础、农业特色、文化底蕴、区位优势,紧盯“中字头、国字号”等实力企业,充分用好县内外成功人士资源,深入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会展招商、选商招商,积极参加各类大型展会活动推介通海,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2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重点围绕城市更新改造、园区规模壮大、土地盘活利用、湖泊保护治理、农业转型升级、消费市场激活、文化旅游开发等领域,加强项目包装谋划,新策划招商项目不少于15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力推进容缺并联审批、信用承诺审批。落实“一网通办”,统一线上“一件事”办理入口,实现线上线下同标准、无差别办理。

  整合资源狠抓项目。紧扣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营造“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带着项目跑、抓大不放小”的实干氛围,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央和省市投资盘子,力争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以上。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破解投资增长瓶颈,预算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000万元,积极组织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不少于13个、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项目不少于12个。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腾出重大项目落地空间。重点盯紧已签约的项目快速落地、快速推进、快速投运,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名县处级领导、一套人马、一名联络员、一个政策方案“四个一”做法,建立项目推进倒逼机制、督查机制和日常调度机制,保持续建、新建重点项目100个以上。

  夯实基础强化支撑。紧扣发展需求,补短板、强弱项,力争弥玉高速(通海段)建成通车,加快启动实施通龙高速、通海火车站进站道路建设,高效推进呈贡至通海高速公路、灵秀至四街旅游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抓好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的系统推进,完成琉璃河水库扩建工程。支持发展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积极争取拖甸坝风电场建设指标获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完善,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完成5G基站建设50座,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三)守牢生态红线,狠下功夫突破生态环境之难。坚持以杞麓湖保护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科学处理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全力以赴打好“湖泊革命”攻坚战。严格执行《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坚持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打好系统治污“组合拳”,统筹抓实“三治一改善”工作,稳步改善杞麓湖水生态环境。精准有序开展截污治污,加快完善城乡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成投运县城、集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等工程。抓实种植结构调整,种植以烤烟、水旱轮作为主的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作物11万亩,径流区种植烤烟3.2万亩。打造麟凤设施基质、鲜城商贸等一批设施农业示范样板,推进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6.9万亩、绿色防控50万亩,化肥、农药施用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7%、3.6%。加强禁养区退后监管,规范限养区养殖,防止反弹回潮。加快完善垃圾收处体系,推进江川—通海—华宁垃圾焚烧发电和50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完成7条主要河道综合治理和湖外农业用水循环工程,着力构建水资源循环利用闭环体系。打造“科技小院”,深入开展水量、水质、水环境、水生态及内源污染治理研究。完成流域14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巩固提升绿狐尾藻治理试点成果,有效恢复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系统功能,确保杞麓湖水质稳定向好。

  持续用力抓牢污染防治。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守生态红线,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分级审批制度,严控新污染物产生。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单位GDP能耗控制在市级下达指标范围内。积极谋划包装EOD项目,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提升重污染天气防范应对能力,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100%。深化污染治理减排,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设置保护区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完成柿花树隧道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和治理修复,对工业固废、重金属等污染开展专项整治。严格环境监管执法,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坚决纠正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

  精准发力建设森林通海。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抓实国土绿化行动,巩固历年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果。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稳步实施封山育林5万亩,加强异地造林工程100亩、火烧迹地造林450亩的抚育管护,科学实施12.94万亩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建设。持续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确保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90%以上、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种苗产地检疫率100%。加快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重点抓好秀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整体提升秀山生态文化融合的灵秀质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0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