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5日)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探索事前宽进、事中快办、事后严管的审批与监管模式,努力营造审批成本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完善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大力推进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深化准入准营和退出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广“营商环境助力站”,常态化做好“书记、区长营商记”、新开办企业电话回访、营商环境观察员等工作机制,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持续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倍增行动,让市场主体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16%以上。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抓发展就是抓招商的工作导向,完善待招商资源一张图,拓展招商项目资源库,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培引计划,抢抓新一轮“央企入滇”机遇,千方百计引入“央字头”“国字号”企业,持续做大盘子、做长链条、做强优势。继续落实“一把手”招商,细化各产业招商部门任务,推进中介招商、专业招商,严格考核招商引资企业落地任务,提高外出招商效率。大力倡导优质服务理念,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不断增强项目、企业落地盘龙的吸引力。力争引进市外到位资金增长10%。

  (三)坚定不移补短板、提功能,让城市能级更强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提高规划水平,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增强承载力,让城市更宜居、更宜业,更健康、更安全。

  提升城市规划水平。立足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加快数据和信息整合,抓紧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编制,有序推进重要片区、街道和节点城市设计,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一张底图。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多证合一”,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后半篇”文章。加快麦溪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西北绕城线以北片区等7个项目规划方案优化调整。配合市级进一步优化北京路沿线重要片区、街巷、地标建筑群的城市天际线、空间形态、建筑立面控制引导,塑造活力时尚、包容开放、绿色共享的综合性城市公共服务轴带。

  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完成郭家凹村、雨树村二期等3个项目改造范围划定,启动亚洲财富国际中心、建工技校等8个项目征迁,推进苏家村东站新村、麦溪村等38个项目征地拆迁。启动白龙寺村、小窑村项目安置房建设,持续推进长地埂村一期、茨坝村一期安置房续建。持续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清理整治,推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启动建设主1号路,实施昆曲高速入城段、穿金路、世博路等交通堵点工程性改造。推进东三环C2段建设,完成国博东路、国博西路等道路建设,建成人民东路延安医院、白龙路石闸立交2座人行天桥。加快东干渠、龙江等4个片区“雨污分流”工程,确保6月30日前完成建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新增淹积水点整治,力争全年不出现严重淹积水情况。

  精细城市管理手段。围绕“高原明珠、绿美春城”目标,全力推进绿美城市建设。持续改善北京路沿线环境。新增城市绿地20公顷、新增公园绿地12公顷,新建4个公园,打造15个街心花园(游园)。持续做好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继续抓好“两违”建筑整治。改造维护8个“有路无灯”“有灯不亮”路段照明设施。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网格监督处置水平。实施盘龙江滨河海绵绿道及生态健身带建设,加快推进东干渠、马溺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等工程。

  (四)坚定不移优生态、严保护,让发展底色更绿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并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多措并举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优先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市级饮用水源地松华坝水库一、二级保护区水环境保护整治工程,推进松华坝生态修复项目,切实筑牢松华坝水源区生态屏障。落实分级分区差异化空间管控措施,重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扎实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围绕河湖水质提升和污染负荷削减双目标,力保全区滇池流域入湖河道水质100%达标。持续推进绿美盘龙、高原水城、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持续开展林业生态修复,加强“农改林”管理,群防群治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开展林草、湿地资源监测和林地“一张图”更新等工作。

  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最严格的环保准入门槛,保护好盘龙的“蓝天、碧水、净土”。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按照“上截、中疏、下排”思路,构建“三横三纵一面”水污共治体系,系统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实现水资源与水安全、水环境与水生态、防洪与排涝“三个双赢”。实施盘龙区农村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持续推进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违法违规畜禽养殖、鱼塘养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清理整治。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收集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优化美丽乡村环境。按照“一街道一方案”“一村(社区)一策”原则,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落实“八清五拆”,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庄公共环境,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创建1个省级绿美乡镇、28个市级绿美村庄。合理布局区域农村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05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