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更具支撑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启动人才安居三年行动,实施产业急需人才引进、产业人才培养、园区人才汇聚、卓越企业家培养“四大工程”,打造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人才创业之地。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骨干企业的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持续推进合金铝重点实验室、三七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省级众创空间2个以上,扶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以上。加大财政对科技的经费投入,力争研发经费(R&D)投入增长16.7%以上。加快“数字文山”建设,积极落实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打造2户以上5G数字化应用标杆企业和1户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二)聚焦扩大内需,着力推动投资消费增长。坚持投资、消费协同发力,最大限度扩大有效投资、激活市场消费,夯实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全力抓项目增投资。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引领行动,紧盯国家政策投向,聚焦重点产业、重大基础、重要民生等领域,谋划、储备、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强化土地、能源、环保等要素保障,跑省进京全力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券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全面推行项目投资并联审批、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和联合验收,强化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和精准调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投资大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导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盘活存量资产,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全力补短板强基础。综合交通方面,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在建9条高速公路、富宁港及右江百色库区(云南段)高等级航道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文山至蒙自铁路、广南通用机场、文山砚山机场改扩建项目,积极推进文山至靖西铁路、丘北至文山铁路、丘北民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硬化农村公路3000公里,加快建设滇东南综合交通枢纽。水利建设方面,完成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建设任务,加快锁龙桥等在建项目进度,新开工清水河水利枢纽等一批水网工程,新增蓄水库容4000万立方米以上,提升50万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能源建设方面,推进5个风电基地以及一批光伏发电项目、3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加快500千伏柳井变和一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能源接网工程等项目建设,抓紧实施文山—砚山天然气支线管道及园区专线项目,推动大黑山—马塘天然气支线管道尽快通气、广西LNG外输管道复线(百色—文山)项目开工建设,推进西畴抽水蓄能电站、普阳煤矿年产200万吨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信息网建设方面,建成4G基站100个以上、5G基站500个以上,扩大信息网络覆盖面。
全力稳预期促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供给改革,提高供给水平,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稳定消费预期,最大限度释放消费潜力。加强县域商业体系示范建设,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组织开展汽车、家电、成品油等大宗商品促消费活动,实施“文品出山”工程,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夜市经济,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依托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推进网络消费,推进“互联网+流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应用“社交电商”开展数字化转型。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加快实施景区提升、酒店配套、文旅融合工程,全力推动旅游复苏。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抓好砚山绿色铝物流枢纽、富宁港物流枢纽和天保口岸物流枢纽建设。彻底整治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
(三)聚焦统筹协调,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均衡协调发展。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运用好“政府救助平台”,落实好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对“三类对象”和收入1万元以下的脱贫群众逐户精准帮扶、分类消除风险,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全面落实产业帮扶、培训就业、集体带动、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做到农民增收一口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统筹推进“设计下乡”活动和农村“裸房”改造,建设9个示范乡(镇)、71个精品示范村、303个美丽村庄、8个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试点村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万企兴万村”,全方位拓展产业、消费、劳务、人才等领域协作,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走深走实。推动金融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小额信贷“应贷尽贷”,财政衔接资金6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切实增强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因地制宜采取盘活资产、股份合作、服务创收等运行模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实现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弘扬农村文明新风,引导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完成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强化“三区三线”空间管控,严格城乡建设规划执行管理,有序推进城乡开发建设。深入实施“强州府”行动,加快推进文砚同城化发展,优先布局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全州经济增长中心、就业吸纳中心和现代服务中心,提升文砚同城的首位度和竞争力。全面完成盘龙河河道治理,更大力度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棚户区、老旧路面改造,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两污”项目建设,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扎实开展“城管革命”,加强“智慧城管”建设和城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积极推动文山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成1至2个省级美丽县城。深入实施美丽集镇建设三年行动,建设14个示范类和23个推广类美丽集镇,全力打造一批经济强镇、产业强镇、旅游小镇、特色小镇。推进符合条件的“乡改镇”“镇改街道”和城镇周边“村改居”工作,强化城镇公共服务和就业岗位供给,吸引更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3个百分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