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9日)

  二、落实“打造改革开放与治理体系新标杆”部署,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活力。围绕“加快绿色崛起,推进共同富裕”狠抓改革落地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体系“三化”建设,全面实现“三集中、三到位”,加快“跨省通办”“川渝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加强国资国企平台建设,积极引入战略投资方参与国企混改,实现固本强身、发展壮大,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市场主体作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工矿废弃地等低效土地,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支持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实现土地利用和效益最大化。深化开放合作。深化东西部协作,通过共建“宁波·凉山产业园”推动关联企业和产业梯次化转移。积极参与成渝地区产业链分工,促进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四基地”。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引进和承办国际国内会议、专业论坛等活动,推动各县(市)发展会展经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强化科技支撑,塑造发展新优势。力争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依托国内外科技创新力量,聚焦农业硅谷建设、钒钛稀土综合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争创国省级科技研发平台10个以上。着力构建政企院校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加快推动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在凉山转化。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培育上市科技企业4家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00亿元以上。持续实施“千名英才·智汇凉山”引才行动,引进培育一批领军人才、科研团队。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孵化载体20个以上,孵化企业500家以上。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打好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深度净化涉毒土壤,确保无新增“戴帽”整治地区,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推进艾防攻坚第二阶段行动,保持艾滋病低流行趋势。全面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坚决破除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相互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加强集中安置点综治中心建设,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和社会问题,打造和谐、宜居、平安的安置社区。积极稳妥解决自主搬迁群众历史遗留问题,坚决杜绝新增无序搬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营造清朗安全网络环境。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长效精准治理机制,切实转变运动式、应激式、过度化应对模式,坚决做到“两个确保”。全面推行“联合指挥、三长两员、三单四图”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地灾隐患点工程治理和群众搬迁安置,力争不因山洪、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排查整治机关事业单位和农村危房,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坚决管控生产安全、重大疫病疫情、城市安全等“风险源”,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应急指挥保障体系,加强人防工程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打造“一专多能”应急救援力量,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强化金融风险、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化解。

  三、落实“打造绿色低碳生态文明新典范”部署,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全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形成覆盖全州、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强化州县(市)规委会职能,严把规划编制、审查、报批、实施监督关,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地段项目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监管指导,增强规划刚性约束。以适度超前意识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留足发展空间。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高质量国土绿化,扎实推进中小流域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开展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力争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实施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工程,建设水电站库区岸线防护林体系和绿色生态走廊,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本。创建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县(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监管机制,加强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综合整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不低于98.4%。抓好水污染治理,认真执行河湖长履职规范,加强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保护,推动城市雨污分流、管线改造和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建设,保持“3个100%”。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矿山矿企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整治,加大尾矿库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彻底消除乡镇政府、中小学、卫生院等机关企事业单位旱厕,力争行政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覆盖率分别达70%、80%以上。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低碳循环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积极开展林业碳汇开发利用,主动融入全国碳排放权和用能权交易市场。有序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建设钒钛磁铁矿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提高大宗工业固废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缅气入凉”攀枝花—凉山段建成通气。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促进绿色交通发展。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403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