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战略机遇前所未有。国家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雅安发展人文休闲、度假康养,打造成渝“后花园”等战略机遇,必将为汉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们务必要放眼战略全局、抢抓战略机遇、释放战略效应。二是政策机遇前所未有。国家深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经济复苏并帮助更多市场主体减负,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省委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24]战略部署,支持雅安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和成都都市圈重要功能协作基地;市委建设“三大高地”[25],发展“四大经济”[26],构建“做强主干、联动六县”[27]市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市域南翼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政策机遇,必将为汉源发展集聚更多要素资源。我们务必要认真研究政策、全面盘活政策、真正用好政策。三是现实机遇前所未有。历经十年十万移民和两次灾后重建,我们打基础、增后劲、聚潜能,经济硬实力、发展软实力、产业支撑力、综合竞争力迈上新台阶。特别是我们拥有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敢闯敢拼的企业家群体、勤劳务实的汉源人民。可以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为接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汉源的奋斗目标。我们务必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能耗“双控”背景下,产业转型难以一蹴而就,传统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二是发展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支撑不足、接续乏力,新旧动能转换尚需时日。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基础设施还需完善。四是民生事业发展还有差距,卫生、医疗、教育等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欠缺。五是库区发展仍有短板,个别遗留问题还需加快解决,安全稳定压力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办法、更务实的作风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实干才是新时代最嘹亮的旋律,唯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我们必须肩负起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历史使命,心无旁骛抓发展、一门心思干事业,加快推动汉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于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考虑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汉源的开局起步期,是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是推动汉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跨越期。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为我们确定了具体奋斗方向。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一个定位统领、五大路径支撑、七大抓手推动、五大建设保障的“1575”[28]总体发展思路,以建设“阳光康养城、宜居新汉源”为统领,以“三区两地”建设为路径抓手,大力实施“四大行动”[29],努力建设全市均衡发展的典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奋力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汉源的崭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确保“十四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到2026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180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2亿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5万元和2.6万元以上;人均GDP突破7万元大关,与全省、全市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次产业结构比朝着“一降二升三稳”不断优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质量增长,成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建成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发展活力充分迸发,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接续实施,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要素保障更加有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市场主体更有活力,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建成市域南向开放合作首位区。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以上。“互联互通、内联外畅”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完善,区域性重要交通枢纽功能充分发挥。生态本底持续优化,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提升,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节能降耗整体可控,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民生福祉明显增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得到更好满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建设更具实力的工业强县。做好“水电”文章,做大做强“4+1”工业产业体系,推动“一区两园五集群”产业链发展壮大。推进“水风光互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力争清洁能源产值突破40亿元。做大铅锌冶炼及合金加工绿色载能产业,推进绿色循环化园区改造升级,力争锌锭产能突破50万吨,产值突破100亿元,铅锌制造产值突破180亿元,金、银、铟等贵重金属产值达10亿元。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生态农业循环及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力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突破30亿元。壮大新型建材产业,推进玄武岩、白云岩开发利用,打造川西片区的特色新型建材示范基地,力争新型建材产值突破20亿元。突破发展绿色化工产业,争取化工园区认定获批,磷元化工等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力争绿色化工产值突破30亿元。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尖端产业,发展新型复合材料、氢燃料电池,加快建设5G生态体系。力争到本届末,规上工业企业突破6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园区营业收入超过260亿元,工业税收贡献超过10亿元,建成成渝地区绿色载能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