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抓投资扩消费,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坚持把稳增长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抢抓政策机遇,不断增强投资、消费拉动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抓紧承接政策落地。抢抓中省“基建托底”等政策陆续推出的重要窗口期,聚焦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等大事要事,围绕“两新一重”“能交水”[10]、现代产业、城市“两管两网”等重点领域,准确把握政策取向,及时动态调整项目,全力争取项目资金,力争获得中省各类资金总量增长15%以上。
全速推进项目建设。突出抓好34个省重点、200个市重大项目建设,适度超前开展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力争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力打好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力争开工西达渝高铁、大垫高速、达石快速等项目,加快推进成达万高铁、镇广高速、达开快速等项目,确保金垭机场5月正式通航、开通航线20条以上。加快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土溪口和固军2座大型水库、“6+2+4”中型水库[11]、渠江风洞子航电枢纽工程。开展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全面实施城镇地下安全综合整治工程,严格实行一次开挖、统筹解决。改造提升一批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加快城市提品步伐。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项目推进“红黑榜”考评奖惩,坚决打击破坏施工秩序的违法行为。
持续挖掘消费潜能。扎实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创建,继续实施“消费10条”,大力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办好第十一届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深入开展汽车下乡、家电更新消费等活动,完善二手车交易、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支持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完善城乡寄递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让更多“土产品”出村进城。持续提升成熟商圈、特色街区消费引领作用,满足更多消费需求。推进文旅消费升级,稳步提升巴山大峡谷、八台山品质,推广“巴小虎”文旅品牌,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二)抓企业优服务,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保主体、增主体、强主体,让有困难的企业得到及时帮助,让有潜力的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加大企业纾困帮扶。持续关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制定助企纾困措施,“一企一策”落实到位。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向市场主体合理让利,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强普惠小微贷款政策支持,切实降低融资成本,让更多困难企业获得“及时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兑现中小微企业奖补资金,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专注前行!
加强“四上一新”企业培育。出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上市”。建立“四上一新”企业[12]培育清单,做好重点企业培育服务,指导提高管理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实施升规入统奖励政策,同时在企业融资、税费减免、要素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积极支持有潜力、有基础的重点企业上市。力争净增“四上一新”企业2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0家。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新增市场主体3.8万户,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0%以上。推进民营企业雁阵培育,支持大竹开展全省县域民营经济示范试点、宣汉开展全国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系点建设,打造万达开、达(州)舟(山)民营经济合作区域品牌。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着力解决市场准入、信贷融资、人才要素等问题。保护公平竞争,坚决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抓产业强链条,聚力打造制造强市。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产业转型的关键,强化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攻坚制造业链式发展。聚焦“3+3+N”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天然气、锂钾综合开发两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煤电冶化建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引进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开展天然气“二次创业”,推动浙江正凯乙二醇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正威精密导体、正原超细玻纤棉等项目建成投产。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大力培育“链主”企业,支持达钢集团等骨干企业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抓好“2+7”园区建设发展,支持普光经开区扩区调位,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力争新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0亿元,确保达州高新区、东部经开区增长15%以上。
力促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特色金融、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扎实推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铁路货场体系,探索开行达州—长三角重点产业专列,升级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建设西部物流谷、区域快递分拨中心、网络货运产业园。加快构建立体化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乡村金融、绿色金融,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地方发展绩效评价,力争存贷比提高5个百分点,增强实体经济融资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加速推动数字赋能和科技创新。启动数字达州建设,加快5G基站、“双千兆”网络、“城市大脑”等重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国省关键信息化枢纽节点布局达州。开展智能工厂、智慧车间、智慧园区试点示范,新增上云工业企业100家。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力引进数字装备、数字应用等企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0家。深化产学研用融合,用好天府科技云平台,力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达到150家。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