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决实施产业兴县,夯实县域经济新支撑
牢固树立“产业为王”理念,突出“3+6”成长型产业骨干企业培育,全面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2.5:42:45.5左右。培育“五上”企业500家。制定产业集群培育支持办法,设立重点产业培育发展基金,大力实施“五上”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培育上市企业1家以上、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6家以上和一批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五上”企业突破500家。新增纳税千万元企业20家。坚持以“亩产税收论英雄”导向,大力实施税源壮大工程,优化页岩气、矿产资源开发等产业税源存量,做大洞藏酒、纯净水等产业税源增量,新培育纳税过千万元企业20家。构建“一业一校”产学研机制。围绕“3+6”成长型产业,逐一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建立成果转化基地10个以上,全力构建“一业一校”产学研互动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小巨人”企业,力争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5家以上。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聚集高端领军型人才100人以上,培育高素质本土人才2万人以上,让更多“千里马”在苗乡兴文竞相奔腾。
三、坚决实施文旅富县,构建第三产业新格局
坚持以文旅产业为牵引,以服务生产、服务消费为导向,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0亿元以上。推动文旅产业全域发展。深化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深挖红色文化、苗族文化、僰人文化、地质科普文化内涵,丰富喀斯特奇观、康养生态、红色文化三条旅游精品线,建成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兴文公园)。抓实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争创天府旅游系列名牌3个;全力推进兴文石海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仙云峰景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强化文旅营销顶层设计,继续办好苗族花山节、西部民歌赛,争办中国原生民歌节等品牌赛事活动,推动苗族花山节申报国家非遗,拍摄红色主题电影,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规划建设经开区冷链物流产业园、隆黄铁路物流集散地等项目,引进3A级物流企业2家,加快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仓储物流中心。高标准推进森林步行街、空铁新区CBD等商圈发展,推动城南首府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新增存贷款余额250亿元以上,建设金融创新示范县。深化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县。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发展。加快中苗医药与康养产业创新发展,建成仙峰康养度假基地,建设中国苗医苗药之乡,全力打造西部医疗康养高地。实施夜间经济三年行动,持续开展“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全力打造“一城一街一广场”三大夜间经济集聚区,实现年过夜游客超70万人。推动兴文美食产业品牌化、产业化、标准化、体系化发展,高标准打造苗城印象特色美食街,培育限额以上兴文美食县外门店10家以上,实现特色餐饮产业产值15亿元以上。积极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娱乐体验项目,让游客玩在兴文、吃在兴文、乐在兴文、留在兴文。
四、坚决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
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0亿元以上,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壮大特色优势农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60万亩、年产粮24万吨以上。牢固树立特色竞争理念,优化兴文“4+3”农业产业布局,年产“石海银珠”优质蚕茧4300吨、兴文小龙虾等特色水产3万吨,发展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4万亩,年出栏兴文山地乌骨鸡800万羽、肉牛10万头、生猪100万头。建成省级三星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以上,争创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设立品牌创建专项基金,支持兴文小龙虾等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增“三品一标”20个。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高标准编制实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4个片区、4个中心镇、32个中心村发展,建成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2个。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5个,建成省市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5个、示范村20个、重点帮扶优秀村10个。开展乡村建设风貌管控,加强建设全程监管。实施“六网”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新坝水库、芭茅沟水库渠系建设,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开展农村“五大行动”,让美丽乡村留住更多乡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积极推进“党的领导、村民自治、村资管理”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新模式,大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力争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其中收入超100万元行政村50个以上。完善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以上。
五、坚决加快城市建设,展现公园城市新形象
高质量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打造山水园林公园城市,新增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人。打造苗族风情特色小镇——古宋江城。实施古宋江城苗族风貌城市更新工程,大力推进温水溪片地块开发,全面完成森林步行街景观风貌改造、古宋河沿河景观打造,打通山川街、传经街,完成棚户区改造50万平方米。持续优化城区交通组织,全力破解行车堵、停车难等问题。打造夜间经济不夜城——光明新城。突出光明新城功能完善,提档升级市政设施,全面完成夜间照明亮化,扮靓城市高颜值。拓展苗城印象核心区,全面提升恒阳、粤华星光天地等商圈商业价值,打造现代新城商业综合体。高质量推动久庆片开发建设,全力打造城市“会客厅”。打造产城互动现代新城——空铁新区。严格落实空铁新区规划,全面建设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房地产开发,谋划实施教育新城等社事项目。坚持“造城”和“产城”融合发展,突出经开区产业与空铁新区城市功能承载,打造集商贸、物流、集散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绣花针”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扎实开展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强化小区管理,引进和培育优质物业公司,提升业委会组建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强化城市综合执法,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实施城市微改造行动,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小微绿地”,让更多市民出门见园、开窗见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