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是兴文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五年。我们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增强发展动力的关键一招,入选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等中省试点工作19项。全面完成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和机构改革,调减乡镇3个、行政村76个、社区5个、村民小组1079个,整合部门7个,“岗编适度分离”管理机制在全省推广。“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组建4个重点产业招商分局,与广东鼎湖区、江苏贾汪区、浙江农林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兴文开放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这五年,是兴文政府效能不断提升的五年。我们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上级巡视巡察、经责审计、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持续推进依法行政,打造“一月一学法”“指尖普法”等品牌,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23件、政协提案466件。加大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力度,持续纠治“四风”,“三公”经费年均压缩6%。实施“全天候”政务服务并延伸至基层,五年共为群众办件115万余件。兴文政府效能、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得到了持续提升。
五年来,全县统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供销合作、机关事务、地方志、宗教、人防、气象、消防、档案、保密、机要、国家安全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关工委、老科协、老体协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银行、保险、邮政、通信、烟草等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兴文五年发展的成绩,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信任、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各族人民、驻兴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指战员、广大教师和医护人员、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栉风沐雨,启示尤为深刻。我们深切体会到:无论前进中的困难有多大,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中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始终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定盘星”;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用改革激发活力,用创新引领发展,始终是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金钥匙”;无论形势怎样变化,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不放松、推进产业发展不动摇,始终是政府工作的“主旋律”;无论竞争多么激烈,千方百计抓项目、扩投资,立足优势走出一条符合兴文县情的新路子,始终是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无论什么时候,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好惠及百姓的民生大事,始终是我们抓工作的“落脚点”。这些经验体会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持续践行,不断发扬光大。
安而不忘危,兴而不忘忧。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有五方面短板: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的短板,GDP总量仍处于全市后列,加快发展任务艰巨。二是产业发展支撑不足的短板,产业基础薄弱,“五上”企业较少,尤其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三是民生保障不够充分的短板,财政自给能力弱,满足群众高质量的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还有差距。四是发展底线不够稳固的短板,环保历史欠账较多,新冠疫情、安全生产等风险不容忽视。五是部分干部本领不强的短板,干部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改革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苦干实干的劲头还需增强。同时,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历年工作报告确定的一些工作有所滞后,如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全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等任务尚未完成。对此,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按照县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中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打造宜宾南向开放桥头堡,建设人民幸福的秀美苗乡”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文旅富县”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产业为王”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服务业“两轮驱动”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两化引领”,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确保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翻一番、突破300亿元,力争达到3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突破20亿元,加快建设经济兴盛、城乡秀美、人民幸福的新苗乡。
今后五年,我们将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坚决实施工业强县,打造动能转换新引擎
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把兴文经开区作为工业主战场,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以上,建成全省工业强县示范县。全力建设500亿级经开区。围绕“产城互动、一体发展”定位,推动经开区闭环运行。实施安全食品产业园、成渝产业协同承接园等项目,新建标准化厂房95万平方米以上,建成配套设施完善区域7平方公里。实施“企业进园区”工程,建立“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开发页岩气、石材、林竹、农产品等特色资源,夯实经开区产业发展资源支撑。全力打造林竹产品精深加工、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绿色富硒安全食品、酒类包装四大产业集群,入驻工业企业200户以上,实现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建成省级经济开发示范园区。做大做强“两个100亿”产业集群。推动石材行业绿色化、规范化发展,培育西南地区石材行业领军品牌,建成新型建材特色示范基地,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产值100亿元以上。持续办好创新竹日用品展会,引进竹代塑、竹食品、竹纤维等竹类精深加工企业50家以上,实现林竹产品精深加工产值100亿元以上。全面培育50亿级产业集群。紧盯打造川渝“气大庆”主战场,年产气量稳定在40亿立方米以上,引进分布式能源、液化物流等综合利用企业3家以上,实现页岩气综合开发利用产值50亿元以上。大力实施煤炭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稳定原煤年产量50万吨左右。举办富硒绿色安全食品高峰论坛,创建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实现富硒绿色安全食品产值50亿元以上。开展溶洞资源勘测普查,制定洞藏酒行业标准,打造洞藏酒品牌,引进5家以上酒类包装企业,建设优质洞藏酒交易中心,实现酒类及酒类包装产业产值5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