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要发展,乡村必振兴。我们将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聚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乘势而上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
壮大特色产业。坚持分类引导、差别发展、择优培育,实施现代农业园区“12522”工程,争创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认定区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突出抓好道地中药材优势产业发展,新种植川佛手6000亩、柔毛淫羊藿1000亩,争创四星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擦亮“乐山佛手”“沙湾柔毛淫羊藿”等区域品牌,实现品牌增点、连线、扩面,争创川佛手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持续做大规模、做强龙头,培育园区重点龙头企业1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0个,完善冷链物流、快递网点等配套设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力争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示范村2个,市级先进镇1个、示范村4个。
夯实农业基础。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巩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成果。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田长制”,力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5.2万吨左右。加快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力争实现生猪出栏12万头以上。培育新型农业人才,鼓励新乡贤、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完善职业农民制度,培育一批产业带头人、农村家庭能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加快乡村建设。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完成太平道地中药材、峨山研学康养片区2个镇级片区和3—6个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片区内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统筹布局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培育嘉农镇、太平镇、葫芦镇3个中心镇,加快形成“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新格局。高质量开展场镇建设管理服务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化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抓好“五清”行动,力争创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4个,培育市级特色村落2个、水美新村1个。
四、倾力打造沫若系列文旅品牌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我们将以“沫若文化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提振沫若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
办好“沫若文化年”活动。大力弘扬沫若文化,高质量筹办郭沫若诞辰130周年“沫若文化年”系列活动,搭建北京、重庆、沙湾“三地联动”交流平台,构建沫若文化旅游营销合作联盟。启动郭沫若故居4A级景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郭沫若纪念馆精品馆的打造并开馆,加快沫若戏剧文创园三期建设。研发“沫若”系列文创产品,将沫若书法、诗歌、戏剧、古文字等文化资源转化为研学课程、文创产品、戏剧作品,加快建设沫若文化名城。
做强研学旅游。打造以沫若戏剧文创园为营地,辐射大渡河研学旅游产业带和周边地市州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的“1+N”研学旅游产业体系,编制《乐山市沙湾区研学旅游工作五年行动计划》,创立文化研学、红色研学、生态研学、工业研学、地质研学五大版块研学旅游体系,建成研学旅游基地8个,研发精品研学旅游课程10套,培育专业研学导师30名以上,打造研学旅游精品线5条,启动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创建工作。
推进全域创建。主动融入全市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按照“旅游+”和“+旅游”产业融合思路,加快文旅项目开发和建设,提档升级沫若戏剧文创园、美女峰、铜河银滩等景区和特色文旅项目,启动德胜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设。打造旅居康养、休闲度假、滨水运动等新业态,常态化举办美女峰登山、假日体育等系列活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智慧旅游、文明旅游、诚信旅游建设,升级完善假日旅游“宠游客”举措,切实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五、不断增强区域统筹发展能级
绿水青山、美村靓城就是沙湾最大的财富。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绘就幸福沙湾最美画卷。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推动沙湾与中心城区、苏稽新区和冠英新区协同发展。推进城镇燃气、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开工建设葫芦镇自来水厂。全力推进斯堪纳片区、姚河坝片区等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停车位210个,改造老旧小区4个1400余户,不断满足市民便利化生活需要。完善农村养老三级服务网络,打造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力争建成南陵社区和葫芦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提升交通区位优势。全面推进成昆铁路扩能工程、乐西高速、连乐铁路和“四路两桥”建设,力争完成大渡河一桥至美女峰段、太平老码头至费槽段公路和福禄大渡河大桥建设。以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为重点,加快推动省道430沙湾城区绕城路、沙湾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产业路建设。强力推进沙湾客运枢纽站建设,合理优化公交运营线路,购置便民小客车18辆,拓宽农村公交覆盖面,打通服务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扎实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强化道路扬尘、露天焚烧等面源管控治理,确保全年主城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推动自然村污水治理覆盖率超60%。严控农村面源污染,力争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65%以上。持续开展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确保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