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2月17日)

  激发高水平创新主体活力。开展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1%。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力争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300亿元。整合孵化器机构功能,着力打造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企业培育完整链条。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开展科技型企业雁阵培育行动,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650户、1700户。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户,两项指标总数保持全省第2位。

  培优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出台集聚创新人才政策措施,持续实施“科技城人才计划”“绵州育才计划”,开展科技城硕博人才引进行动,力争集聚创新创业团队30个,引进博士400名、硕士2000名。探索开展绵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运营好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办好第五届绵阳市职业技能大赛。开展“绵州友谊奖”评审,多渠道引进海外“高精尖缺”人才。持续开展国家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试点,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营造高质量创新发展环境。推动国家出台《关于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制定《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开展科研项目“揭榜制”、科研经费“包干制”。多形式、多主体、常态化举办“科创绵阳”创新沙龙,打造科技服务活动品牌。加快申建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进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力争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8件。

  (二)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大力发展“1+4”支柱产业,深度融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的先进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全国知名的能源化工、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力争支柱产业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梯次培优行动计划,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20户,新增产值200亿元以上企业2户。落实省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力争纳入省级“贡嘎培优”企业名单数量居全省前列,争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户以上。大力实施园区千百亿工程,支持绵阳高新区、绵阳经开区在国家高新区、经开区中晋级升位,支持盐亭申建化工园区,完成绵阳工业园区调位工作,高标准建设绵阿产业园,力争全市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85%以上。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支持企业争创“天府质量奖”“天府名品”,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绵阳区域中心建设。深度参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芯屏端软智网”数字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构建“4+3+N”服务业体系,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落实“双千升规”行动,实施服务业企业“千百十亿”倍增计划,力争新增百亿级企业1户、十亿级企业5户,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70户、限上商贸企业100户。巩固提升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四大支柱型服务业。推动华润万象等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力争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达到340亿元。深入实施企业上市“钻石工程”,新增上市挂牌企业不少于1户,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本外币全口径存贷款规模突破万亿大关。加快建设中油北斗智慧物流总部基地、科技城科技物流产业园、安州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力争实现社会物流总额5500亿元。积极推动方特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文化旅游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培育壮大科技信息服务、特色餐饮服务、医疗康养服务三大成长型服务业。做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力争科技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培育壮大本地餐饮优质企业,力争特色餐饮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加快建设中医健康城等项目,力争医疗康养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深入开展智慧商贸示范创建,力争网络交易额达到350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240亿元。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构建“两核、三带、六片、十业、多园”空间布局,优化“6+1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2%。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34.09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35万吨左右。认真落实“菜篮子”负责制,确保畜禽水产和蔬菜有效供给,打造川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350万头以上。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市建设,确保粮油制种基地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开展“一园一策”提升行动,争创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支持各地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三)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认真落实《抓项目促投资19条硬措施》,抓好35个省重点项目和303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进入省“红榜”。推动惠科铜杆铜箔产业制造等项目尽快开工,天宜上佳智慧交通数字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高倍率锂电池智能制造等项目投产达效。对标国省“十四五”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上级重大规划、重大战略,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省大盘子。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两新一重”投资力度,力争全市投资增速在全省晋级升位。认真落实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十二条”政策,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力争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0%以上。持续强化服务业投资,力争完成服务业投资1170亿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力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实施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领域补短板项目,力争民生投资增长12%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36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