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赋动能、扬优势,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高综合创新力和成果转化力,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活跃、创新环境优良的区域创新型城市。增强创新源头供给。积极培育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实现翻番。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在绵竹高新区布局建设一批中试熟化基地,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集地和示范区。集聚创新人才资源。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引进培育一批科技高端人才、青年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职教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强化创新金融支持。大力推进科技信贷担保、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鼓励企业上市参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坚持不懈破梗阻、添动力,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胸怀,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抢抓技术变革、产业变革机遇,在开放发展上走在前列。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开放型发展,增强平台公司资信和投融资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支持金申集团等平台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推进转型发展、做强白酒产业上发挥积极作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成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推广“三变”改革经验,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毫不动摇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健全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和长效机制,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松绑除障、降本减负,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不懈强基础、优品质,促进城乡高度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做精做亮城市魅力,做优做净最美县域,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吸引人,用更加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留住人,在打造城乡一体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上走在前列。坚持交通先行。加快对外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成兰铁路、绵茂公路、S107(成青路)“二改一”工程建成通车,做好茂遂高速(德茂段)前期工作,规划建设天府大道北延线连接线,积极争取绵遂内城际铁路、成都外环铁路绵竹正线、山地轨道交通、“三九大”旅游快速通道等项目落地实施。加速畅通三环路,全面串联县乡道,构建成环成网、快速便捷的县域交通网络。建好公园城市。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一批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项目,彰显城市文化品位,增添市井烟火气息。推进城市更新,规划一批“口袋公园”“邮票公园”“体育公园”,宁可留白、绝不盲建,稳步实施405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南轩湖湿地公园、城南亲水河公园、马尾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南新区,推动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加快乡村振兴。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机会,努力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路一景”全域乡村振兴格局。
——坚持不懈抓治理、增福祉,共创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高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严格“三线一单”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依法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和节能审查,严控“两高”项目,以环境准入倒逼转型发展。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规划建设控制性水源工程,配合做好高景关水库和金花寺水库建设,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园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加优质服务供给。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城乡公办幼儿园扩容,全面推行基础教育学校学区化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深化“华西—绵竹”医联体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友善医院和普惠性托育机构,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提升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完善“一网统揽”下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绵竹。
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市政府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态势基本一致,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核心产业,点燃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完善园区发展配套。完成产业功能区规划编制,精准细化产业定位、划定产业边界,优化产业布局。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大提升攻坚行动,动态保持净地1000亩以上,新建标准化厂房16.3万平方米,完成文竹路、污水处理厂提档升级工程,夯实园区发展基础。优化升级主导产业。以创建省级化工园区为契机,积极探索“硫—磷—钛—锂”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将新市化工园区和德阿产业园打造成承接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的省级平台,推动川发龙蟒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落地实施、鑫锐恒年产8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剑南春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工程等项目建设,力争白酒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动润格生物酶解肽蛋白、金瑞基业和厚朴酚脂质体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增强装备制造产业配套能力,推动盛泉钢铁达产增效,深度融入成都都市圈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750亿元,新入规工业企业10家。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30项,力争新增科技型企业20家,新认定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5家。深入开展孵化载体提质增效行动,持续开展“双创”活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工厂和数字车间,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