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建圈强链,完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中心。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围绕重点产业“强链”,全面推行“链长制”,完善产业图谱,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和领军人才引导带动作用,大力引优育强,着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先进制造业做强支撑。做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优势,围绕高端芯片、高端软件等领域集中发力,加快建设中国“存储谷”,构建“芯屏存端软智网”一体化产业生态圈,力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12%。大力发展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合同研发和生产服务平台,力争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750亿元。聚焦航空整机、航空发动机和工业无人机等重点领域,发展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加快建设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推动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全功能运营。加快龙泉汽车城等转型发展,建设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建成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争创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实施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抓好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推进都市工业示范点位建设。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规下企业上规攻坚行动,力争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规上工业企业300家。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4.5%以上。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信息、商务等八大类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成都经开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建设服务业核心城市,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成天府国际保税商业中心。推动“四港六中心”向数字化供应链运营中心升级,差异化打造电商、冷链、汽车等专业化物流服务业态。加快建设天府总部商务区,引育总部企业30家以上。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实施“三大金融强基工程”,大力引进资产管理、清算结算等功能性总部,打造交子公园金融总部产业园,新增上市公司15家以上,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2个。
推动都市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30.7万亩,实施灌区现代化建设10万亩,确保完成粮食产量目标任务。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建设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四川种质资源中心库,启动建设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高质量筹备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活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入实施各专项工作方案,优化提升镇、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完成全市镇级片区规划编制。
推动新经济新赛道加快布局。持续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打造创新应用实验室、未来场景实验室、示范应用场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用好网络信息安全、超算中心等优势赛道,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赛道,主动抢占量子通信、元宇宙等未来赛道,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2.8%以上。加强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数字化制造“灯塔工厂”,建成智能工厂20家以上,力争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
(四)坚持创新驱动,做强科技支撑,加快提升科技中心能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省“科创十条”,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深入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建设。推动电磁驱动聚变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建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高端航空装备、网络安全、精准医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全面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光电所等平台作用,大力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定向委托”制度,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0项以上,推动太赫兹通信、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超前布局。
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开展“校企双进”活动,完善校院企地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推动校企共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以上。大力发展中试研发孵化平台,培育提升技术转移、成果孵化和产业化能力,加速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应用。深化军民协同创新。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完善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链条,推动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加强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功能,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更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1300亿元。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认真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化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机制。支持国企强化科技创新领域布局,将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纳入绩效考核。实施科技领军企业提能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