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城市韧性底板更加牢固。疫情防线筑实筑牢。紧盯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防控策略,严密防范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防控,建成25个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加快3个大型集中隔离场所改造,天府国际健康服务中心启动建设,累计完成疫苗接种4255万剂。智慧治理加速推进。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90%“可全程网办”,“智慧蓉城”疫情防控平台正式上线使用,12345热线等平台受理各类社会诉求593.7万件,诉求解决率、群众满意率均达90%以上。安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建成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成都基地,聚焦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排查整治风险隐患22.9万项,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1.3%。积极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风险,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全面深化诉源治理,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前往成都战役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体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新制定政府规章6件,提请市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9件,“社区法律之家”经验做法写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经验在全国推广。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2件、政协委员提案673件,办理结果满意率分别达97.4%、99.1%。坚持过“紧日子”,“三公”经费下降12.8%。
国家安全、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消防、人防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港澳台、档案、保密、信访、气象、参事文史、行政咨询、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支持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驻蓉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成都改革发展的同志们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驻蓉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当前,多重国家战略在成都交汇叠加,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成都做强极核功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使命,省委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开辟了新时代成都发展的新格局,我们迎来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还不强,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原始创新不多,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够高;成都都市圈的协同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城市发展不均衡不平衡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城市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还不够优;开放型经济质量水平还不够高;民生领域补短板、公共服务促均衡还需持续深化;智慧治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等方面还需提升。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成都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关键一年。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抓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和内涵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提升极核主干位势能级,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5%和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进出口总额增长8%;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3%、8.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9.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不低于81%,森林覆盖率达到40.5%;公园城市大美形态有力彰显,高质量发展特质更加鲜明。
上述目标的确定,一是应对挑战的主动作为。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重中之重就是稳定经济大盘、稳住社会大局,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二是战略落实的使命担当。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和全省主干,必须勇挑重担、自我加压,当好“稳定器”“发动机”,舞好全省发展的“龙头”。这些目标与我市“十四五”规划目标紧密衔接,既是落实国家推进均衡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城市进位赶超的客观要求,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发展期望。三是良好发展的态势所趋。全市经济发展基础好、韧性强,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投产,新经济新动能加速集聚,加之国家和省上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具有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