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引流消费。坚持“五育”并举,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创建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文艺创作实践基地,全力打造青少年研学旅行目的地,签约10所以上高校到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做强“洞穴音乐节”旅游品牌,举办第二届多彩贵州溶洞音乐周暨2024年全国大学生“校园好声音”展演活动。围绕“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爆点”,创新策划“洞穴+”“研学+”“露营+”等特色活动,举办文旅促消费活动30期、招商推介会2期以上。实现接待游客660万人次、综合收入76亿元、人均消费1150元以上。
提升服务品质。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规划实施交通旅游风景路线,打通永山坎隧道至郑场、双河洞至五峰岭、风桶岩至高桥旅游交通“瓶颈路”,串联县域A级景区,打造通勤便捷的“翡翠之环”。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对外交通要道设置景区标识牌,全面提升县内标识系统,促进旅游产业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发展。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10场以上,培训人数3400人次以上,实现全员持证上岗。配备景区导游,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服务质量。
(六)大力发展服务更便捷、市场更包容的开放经济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27],做优“贵人服务·绥时办”品牌,扎实推进“五个通办”[28]。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持续落实“双重包保”服务,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大宣传、大排查、大落实”活动,用好“企业之家”平台,保障企业发展需求,企业满意度达95%以上。持续推进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实现审批服务事项应入尽入,全面提高群众办事便利度和满意度。大力开展营商环境大改善行动,整治突出问题,让企业安心舒心放心省心发展,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持续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构建“3+1+1”作战体系[29],强化招商队伍建设,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地区,发挥企业、商会中介及驻点招商优势,围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关键材料、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接链补环”。紧盯锦江集团、万维集团等重点目标企业,争取落户绥阳。持续跟进服务广东强瑞方竹笋加工、重庆恒垒羽毛球拍生产等项目一季度落地投产。确保新增产业到位资金29.7亿元以上,引进优强企业20家以上。
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持续巩固改革成效,全面提升治污治水效能。持续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关停并转”专项改革,推进整合重组,实现有序进退、提质增效。实施分类考核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实行员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探索实施“双30”超额利润分配模式[30]。聚焦优势产业培育新市场主体,完成经营收益5000万元以上,全面推动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发展。
(七)大力营造保护更有力、开发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坚持生态立县,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保护重要河湖生态,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强化底线思维,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整改突出问题。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贵州省芙蓉江(绥阳重点段)河道治理项目建设。落实“河长制”,完成洋川河县城区段疏浚清淤。推进河流巡河护绿和水生态修复保护,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实施工地源头管控、秸秆回收利用多措治气,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新增水洋溪水库饮用水源,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管,确保水质达标率100%。建设完成县城及温泉、坪乐等乡镇生活污水提质增效工程10个。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农膜回收、化肥减量、环境整治综合治土。完善“户分类、组管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抓好农村“四旁”[31]绿化美化和面源污染。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动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业林赎买改革试点项目,让更多群众享受政策红利。落实“林长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创建辣椒和黄金茶等绿色农产品品牌。创建金承社区等5个市级以上低碳试点。实施县城区扬尘治理、国家电投水泥分厂超低排放改造。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巩固经开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创建成果。
(八)大力发展群众更满意、供给更均衡的民生事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实施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攻坚行动,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精准施策、分步推进、强校引领、全面覆盖”原则,高质量推动创建太白中学、黄杨小学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优质学校12所,第二实验幼儿园、枧坝中心幼儿园等省市级示范幼儿园3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5所。启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持续推进“强师工程”,壮大“三名”队伍[32],深化“县管校聘”,强化师德师风和教师队伍建设。完成第三实验小学建设,第四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2700个,有效缓解城区学位紧张问题。实现高考特控线上线率17.41%以上,本科线上线率57%以上。
提高医疗健康水平。紧扣“县级带中心、中心带一般”“突出中心、梯次发展”改革思路,建设黄杨镇、枧坝镇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成青杠塘县域医疗次中心,改造床位50张。打造省级、市级重点专科各2个。启动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和旺草镇、蒲场镇等4个乡镇卫生院二级医院创建。持续创建中医药综合改革省级示范县,打造省级示范中医馆2个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组织50名以上县级医疗专家到基层开展坐诊义诊,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探索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付费”试点工作,减轻群众就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