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索实践以城带乡路径。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融合完善片区规划、专项规划,启动第二批次村级片区规划编制,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中心镇、副中心镇发展,支持宜东聚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茶马古道历史底蕴,辐射富乡、富庄,打造古道原乡环线;支持富泉聚焦高端医养和特色康养,承接县城发展空间拓展,联动唐家,打造湖城一体环线;支持大树聚焦立体生态农业,辐射小堡、河南、晒经、坭美、片马,打造高山乡愁环线;支持安乐聚焦特色工业优势产业,辐射顺河、马烈,打造农工互促环线;支持皇木聚焦避暑经济,辐射乌斯河、永利,打造蔬香避暑环线。
(三)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省道435汉源至泸定段、省道540汉源至甘洛段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畅通四向拓展对外大通道。全力推进九安公路等标志性骨干道路建设,联通快速通行对内骨干道。加快推动马烈至大树段、皇木至乌斯河段等公路改建工程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环通末端循环乡村毛细路,全力争创乡村运输“金通工程”[20]省级样板县。重点推进旭家沟水库前期工作和永定桥水库灌区配套渠系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大渡河防洪治理工程,推进10条山洪沟治理,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逐步扫清中高山地区农业缺水瓶颈制约。加大对中高山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设施县域统筹,加快县城110kV变电站、充电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拓宽5G网络和信息平台,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六、坚持人民至上,在民生福祉增进上攻坚提升
(一)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首。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低收入群体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加强公益性岗位挖潜,力争全县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10人以上。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力度,强化灵活就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帮扶,抓实就业帮扶、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确保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600人次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3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4万人以上。深入开展欠薪治理攻坚行动,积极建设“无欠薪县”,实现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时效结案率、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两个100%”。
(二)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依。持续保持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8%以上,高质高效完成省、市下达民生实事和县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保障、红十字天使计划等政策,做好优抚安置、双拥共建,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加强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推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
(三)把社会事业作为民生之基。持续优化县域校点布局,启动汉源一中、九襄七小项目建设,实现县城职业中学、富林一小竣工投用,新增学位1800个;拓展“片区+学区+集团”办学模式,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汉源一中创建省一级示范校、汉源二中创建省二级示范校;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完成汉源职高省级示范专业、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建设,争创“三星级名校”。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1]建设,加快县人民医院第二院区建设,高质量推进DRG付费改革扩面,推进县中医医院三乙复评和三甲创建,争创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2个,建立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长效机制,积极创建“健康四川示范县”。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精心组织筹办“唱响汉源”“舞动汉源”等文化惠民活动30余场次,打造本土原创文艺作品3个。
扎实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抓好统计专项治理。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深入推进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大力开展“八五”普法。一如既往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社科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统筹做好老龄、关心下一代工作、机关事务、供销、档案、保密、地方志、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港澳台等工作。
七、坚持统筹用力,在社会治理提优上攻坚提升
(一)更好统筹发展与稳定。持续巩固用电秩序整治成果,坚决打击涉电违法犯罪,统筹开展领导干部大下访、矛盾纠纷大化解、违法信访大治理,稳步推进坡屋顶搭建、不动产证办理等移民遗留问题化解,有序推进移民安置建房及附属设施建设工程等后续扶持项目。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妥善处置房地产领域矛盾问题,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范金融债务风险,完善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有序完成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
(二)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四个责任”[22],完善17个重点行业领域责任清单,明确新兴行业监管职责,持续推进安雅·百日安全攻坚等专项行动,全覆盖开展执法检查和隐患排查,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点领域安全事故。落实防汛抗旱、防震减灾、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消防安全“包保”责任,全面完成第二、第三批次乡镇级应急体系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强化应急队伍建设,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更好统筹发展与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力争国省考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稳居全省前列。严格落实生态保护“三线一单”[23]管控和补偿机制,持续加强重点企业监管,坚决遏制“两高一低”[24]项目盲目发展。抓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尾矿库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完成营造林2万亩。全面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回头看”,持续实施美丽汉源细胞创建示范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