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实施消费促进提质年行动,落实国省恢复扩大消费政策措施,促进汽车、家居、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扩大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持续改善消费环境,规范发展流量经济,打造省市级消费新场景12个,鼓励市场化运作举办消费促进展会活动,提升西部国际商贸城、王府井购物中心、容邦万达广场、经开万达等服务业集聚区活跃度。举办“巴中产巴中造”市场拓展活动,建成投运“巴适购”电商平台,让更多优质产品走出巴中。加快巴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二期、蜀道巴中现代物流园等28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改造提升巴州区钟鼓楼街、巴中经开区万达金街、南江宏帆金街、通江蜀景美食街、平昌七古水街等重点特色街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新增限上规上企业60家以上。
发展文旅康养经济。争创全国总工会疗养基地、米仓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通江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建设恩阳梦华录、巴城记忆、云顶茶乡文旅康养综合体、断渠文旅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提升景区管理服务质量,推进景区标准化智慧化建设,推动民宿提档升级,打造暖心旅游城市。做优光雾山诺水河、恩阳古镇、父亲原乡等旅游品牌,丰富研学游、文化游、生态游、康养游等新业态。优化“引客入巴”政策,鼓励市场化举办文旅节会活动,发展赛事经济,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均增长25%以上。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推进蜀道(米仓道)研究保护利用。
促进房地产和建筑业发展。加强城市品牌宣传,优化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措施。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加大改善性住房供给,推进城市森林花园建筑试点,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交付质量、物业服务监管。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深化“问题楼盘”专项治理,完成4670套“保交楼”任务。支持引导房地产企业拓展绿色住房、租赁住房、城市更新等业务。实施“建筑强企”行动,完善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加强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发展智能建造,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
(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协调发展水平
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围绕“强载体、兴产业、优服务、增动能、强治理”,按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规模配置城乡公共资源,统筹城乡产业、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防灾减灾等系统规划建设。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与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相统一,完成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报审。统筹巴州区、恩阳区、巴中经开区城市规划建设,启动7个城市片区详规编制,高质量规划设计城市建设项目。以片区为单元编制实施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有序推进34个村庄规划编制。
升级打造“秀美之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113个,加装电梯150部,改造燃气管道638公里、供水管道43公里、排水管道138公里。推进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打通断头路8条,改造提升城市道路8条、城乡连结道路25条,新建公共消防设施278处,做好适老适儿化改造,新建小区预留充电桩。优化城市功能,建设莲山湖湿地公园,加快状元桥片区综合停车场建设,建成南龛城市中轴线项目、大佛寺—李家湾闸坝段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项目、张家河生态修复项目(一期)一二标段工程,建成贯通巴河两岸绿道,推进城市文化地标建设。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建设固废产业园、市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二期,提质增效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优化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线路和设施,升级改造公交停靠站40座,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船舶),争创全省第二批绿色出行示范市。加快“城市大脑”建设,完善“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同享”运行机制,启动实景三维巴中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实施精修细补工程,加快建设通江诺水开元广场、平昌新华街农贸市场等项目。完善城市经济功能,引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专业人才和机构,发展新型消费集聚区。建设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城市。市科技馆开馆。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压紧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巴中片区建设,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7.7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95万吨以上,出栏生猪330万头以上,标准化种植商品蔬菜1万亩以上。发展“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巴山肉牛、南江黄羊饲养量均增长8%以上,改造低产低效茶园3万亩。创建(晋级)省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3个、国家级产业强镇1个,建设现代林业综合产业园,实施国储林项目,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加强劳务协作和以工代赈,盘活扶贫资产、壮大集体经济、扩大就业创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坚持“四个优先”,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动态监测帮扶,确保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做好乡镇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后续工作,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便民服务等公共资源下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中心镇“六大提升工程”,培育产业强镇,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2个。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公路“新三通”建设,有计划改造提升边远乡镇道路,新(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建成乡镇第二生命救援通道2条,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支持县区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省“金通工程”样板县、“交商邮供”融合发展试点县。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千村示范”项目,加强传统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50个。
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提高县域资源统筹能力。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综合性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权益,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深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潜力活力。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完善风险补偿、财政贴息、担保增信等配套政策,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强化金融支农服务,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积极引导在外能人等实用人才回乡发展,培育本土高素质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