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能级、品质“双跃升”,构建全域联动发展新格局,把每一寸空间用好管好,共建宜居宜业家园。
完善园区平台建设。红山产业园方面,全面实施补短板工程,实现规划体系、基础设施、智能管理等全方位提升,确保顺利通过自治区化工集中区复核复审。依托京蒙科创产业园、赤峰工业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加速产学研资源战略合作,提高企业孵化、成果转化效能,建设、盘活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开展“亩均、碳均、能均”效益评价,坚决出清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确保节约集约高效用地。物流园区方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南片区功能布局。持续完善园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推广标准化仓储库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面完成“一村一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高标准打造二道井子、三道井子、柳条沟、东南营子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启动翠茗农业、三眼井花卉基地建设,协同发展林下经济、农旅嘉年华等多元业态,以产业融合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三变”“三位一体”改革,逐步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建立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群众在产业链条上增收致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涵养乡村正气新风。
推动城市更新提质。推行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接续推进成熟地块开发建设,完成中环路征收扫尾、松州路向南贯通,建设市政道路15公里,治理背街小巷15条;建设口袋公园8个,改造街路绿化7条,新增城区绿化2万平方米。开展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实施老旧小区节能改造88万平方米,适时跟进基础设施改造,统筹配设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等设施,逐步构建完整社区。强力推进涉征拆、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攻坚化解,启动实施悦棠湾璟承、百合明珠等项目,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5G网络、千兆光纤基本实现全域覆盖。
持续改善市容村貌。巩固拓展环卫市政园林市场化改革成果,实行重点区域增频、提标、扩面,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变,切实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常态化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严厉打击私搭乱建、偷排乱排等行为,全面纠治“五堆十乱”问题,以良好的城乡面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启动垃圾处理中心二期、建筑垃圾处理场二期、小型厨余垃圾处理站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健全完善物业企业引入、清退、奖惩机制,针对弃管小区探索实行“居民自持”“化零为整”等管理模式,扎实推动“红色物业”,切实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四)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四水四定”,严控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项目盲目上马。完善用能预算管理,确保完成能耗强度下降任务。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实施赤峰热电厂风储绿色供电、全额自发自用光伏发电项目,逐步提高绿色能源替代比例。大力推广绿色建造方式,城镇规划区内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投资项目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倡导全社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打击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切实管好用好水资源,严格执行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全面推行“以电折水”,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完成绿色矿山建设,动态实施退化林分改造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协同推进污染防治。高质量落实上级生态环保领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同步完善长效巩固机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出好抑尘、治源、禁燃“组合拳”,确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启动红山产业园污水排放阀控系统建设,加快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抓好重金属、危险废物和土壤三类污染物防控,全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大“白色污染”防治,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
(五)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倾情用力把老百姓的事办实办好,用民生温度检验发展成色。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深入开展“创业红山”行动,建设赤峰市公共实训基地,争创自治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增城镇就业9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完善劳动纠纷协商协调、欠薪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继续提高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强化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织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网。全面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努力擦亮两张名片。启动实施教育和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全力打造品牌、重塑优势,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所,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更高水平发展。全面推行教育质量发展性增量评价,坚持“五育”并举,巩固“双减”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动特色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壮大,支持一职专创建国家级“双优校”,通过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启动荷马职业教育学校、满都拉艺术学校、电影学院幼儿园建设,积极对接国内一流高校,探索特色学校合作办学,进一步拓宽学习就业渠道、拓展素质教育。实施“双名计划”,积极对接国内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强化教师培训,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更多名师名校教育IP。推进健康红山建设。加快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质扩容,全力支持民营医院特色化发展,与公立医疗机构错位互补,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示范区。积极对接高水平医疗资源向我区扩容疏解,加快品牌临床专科创建,全面提升医院经营管理和诊疗服务水平。按照“大专科、小综合”模式,推动第二医院桥北分院正式运营,重点打造蒙东眼科和疑难重症康复中心。完成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力争晋升二级妇幼保健院。加快平民医院迁建,打造全市首家互联网医院。深化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优化群众就医服务。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