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通辽市和区委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工作的各族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区发展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工业项目支撑尚不充分,农牧业产业融合不够紧密,服务业发展模式仍然单一;科技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改革开放仍需加力,营商环境尚有优化空间;产城融合发展不够深入,城乡建设还有欠账,民生领域仍有短板;作风建设任重道远,个别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斗争精神不强、干事状态不佳、破题能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大力度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深入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通辽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集全区之力建强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挺起工业脊梁,加快推动服务业充分发展和农牧业提质增效,持之以恒扩内需、上项目、优环境、强保障、促创新,抓实产城融合,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公共服务供给力、基础设施支撑力,推动经济运行全面回归合理区间,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切实以担当、诚信、开放的姿态坚决扛牢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的重大责任,努力为全面推进现代化科尔沁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考量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建议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8%左右,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在8%左右,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在6.5%和8.5%左右,完成通辽市下达的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
为确保实现预期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乡村全面振兴上奋进突破。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必须举全区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着力打造“五大产业”基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持续优化“智慧大农业”发展格局,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高产调控、复合式机械等农机农技,推动玉米标准化高产创建区增至50万亩,确保农作物总播面积、粮食产量只增不减。扩增设施农业净面积达到1.5万亩、露地蔬菜增至10万亩,持续丰富主城区“菜篮子”。重点推动大林、莫力庙、庆和等林果核心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锦绣海棠、文冠果、沙地葡萄等经济林面积,实现扩林添绿致富。依托国药健康、海天制药等龙头企业,带动林间种植优质中蒙药材面积增至10万亩,让林下“空档区”变成经济“增值区”。全力推动北牛农牧、福成集团等肉牛养殖屠宰基地建设,用好用活肉牛养殖扶持政策,集散并重推动肉牛存栏稳固在33万头以上,聚力打造集群养殖、精深加工、金融赋能等全要素闭环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化秸秆全域全量利用,以“粮改饲”扩面种养一体化,依托国能生物项目丰富资源化利用路径,构建以原料化为主、饲料化、肥料化为辅的“一主两辅”格局。全方位培育新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依托种羊、大葱等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化联合体突破10家,实现“立体种养”带动产销两旺。全力争取科尔沁葡萄、黄芪、塞外红苹果通过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稳步提升科尔沁牛、海天沙棘、庆和西红柿等特色产品溢价能力,多维推进“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创新发展“街道+苏木镇”对接合作模式,加速中农批冷链物流、首农农产品批发项目签约落地,实现冷凉蔬菜“出村进城、出蒙进京”。确保中国北方科尔沁植物种苗研发繁育基地、国药健康产业园高效运行,全力打造“接二连三”的现代农业生态产业示范园区。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高效运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延伸拓展设施农业、肉牛养殖、特色种植等基础产业链条,以“小产业”撬动“大发展”。高质量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力争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养护195公里,统筹实施48处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聚力打造1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办好“农民丰收节”“金秋采摘节”等文化惠民活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民风更淳。
(二)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产业链水平提升上奋进突破。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强攻产业、决战工业理念,以链式思维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以更大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以优质服务推动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切实挺起工业高质量发展“硬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