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8日)

  42.改造4508个农村牧区户厕(牵头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43.新建扩建14处农村牧区集中供水工程(牵头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完成9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牵头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实现乡镇(苏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全覆盖(牵头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44.新建5G基站1000个,其中,主要交通干线410个、主要城区200个、农牧林区240个、重要景区5个、其他145个,苏木乡镇和主要交通干线5G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建4G基站41个,嘎查村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牵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45.新增168个嘎查村寄递物流点,基本实现农村牧区寄递物流综合服务全覆盖(牵头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

  46.改造提升6个边境旗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覆盖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管理和专用文化信息服务水平(牵头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附件2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五大任务”:指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任务,即把内蒙古建设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2.“五个大起底”:指自治区部署开展的待批项目、闲置土地、沉淀资金、“半拉子”工程、开发区建设五个方面的大起底行动,旨在解决经济领域长期存在的低质低效、闲置浪费问题。

  3.“五大行动计划”:指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行动计划、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行动计划、新兴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行动计划、生态产业乘时乘势发展行动计划、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行动计划。

  4.绿色发展指标:指反映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等方面的监测指标,具体包括: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综合盖度等多项指标。

  5.“专精特新”:指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专精特新”企业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

  6.“五个一批”:指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时段开展谋划一批、争跑一批、招引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五个一批”行动,保持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7.“十二条”招商引资方法:指全市扩大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暨重点项目推进落实会议提出,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以资融资、委托招商、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供应链招商、平台招商、品牌招商、助企招商、规划引领招商、设计配套招商等“十二条”招商引资方法。

  8.“六个维度”:指全市扩大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暨重点项目推进落实会议提出,优化营商环境要从目标方向有高度、服务企业有态度、行政审批有速度、执法监管有温度、要素保障有效度、统筹协调有力度“六个维度”上攻坚发力。

  9.“4+5+N”整体推进机制:“4”是建立完整的目标、任务、责任、考核“四个体系”;“5”是落实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新兴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生态产业乘时乘势发展、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五个实施方案”;“N”是推动各旗市区培育打造“一批发展亮点成果”。

  10.“碳普惠”:指面向公民家庭个人低碳生活和消费领域的自愿减排机制,是践行我国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机制创新。

  11.“工匠班”计划:指高等职业院校“工匠班”培养计划,主要目的是紧密对接全市重点产业链,高质量、高标准培养一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2.“区域评估+标准地”模式:指在依法设立的各类开发区,由地方政府组织对一定区域内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节能审查等事项进行统一评估评价,明确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单位排放等控制性指标,以此为标准出让土地。

  13.“飞地经济”: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行政地区,打破区划限制,以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基础上,以生产要素互补和高效利用为目的,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建立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14.“清四乱”行动:指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15.“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6.就业促进“五大行动”:指以项目建设新增一批、以灵活用工吸纳一批、以新兴业态拉动一批、以创新创业带动一批、以技能培训提升一批,多措并举扩就业、增收入。

  17.“3+1+2”新高考政策:“3”是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2”是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628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