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医疗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健康东乡建设,开工建设达板镇普惠托育服务中心项目,县第二人民医院上半年建成运行,争取由省人民医院托管,引进急需紧缺医疗人才43名。认真实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率先开展14岁女童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聚焦“保健康、防重症”,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补齐防疫基础设施和人员短板,提高定点医院综合救治能力和多学科诊疗水平,扎实推进疫苗加强免疫和老年人接种,全力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特殊人群补助、医疗报销、大病救助等工作,守护好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抢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机遇,深入开展美丽城市(县城)规划建设“十大行动”,实施环城北路提升改造、东西大街停车场及人防工程等项目,扎实推进“一难两乱”整治,新建或改造升级5G基站42个,进一步完善县城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重点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施锁南达板河滩等乡镇智能化停车场(配套充电桩)、沿川经济带沿线乡镇雨污水治理、弱电入地、风貌改造和唐汪河滩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推动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
健全社会综合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措施,新增城镇就业2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棚改1200套、改扩翻1500户、农房抗震改造5110户,有效保障群众住房需求。按照“整村整社、整沟整片”搬迁思路,大力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计划搬迁2384户1.2万人,狠抓宣传动员、对象认定、政策落实、搬迁入住、拆旧复垦、社区管理等关键环节,统筹后续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生活好、能融入”。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建成使用县老年养护中心,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公办养老和儿童福利机构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兜底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救助政策。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省州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六、致力守底线、促和谐,在推进基层治理上迈出新步伐
坚持以促进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升完善治理效能和治理体系。
巩固禁毒重点整治成果。坚持以“控增量、减存量”为目标,持续开展外流贩毒围剿、县内毒品清剿、吸毒人员管控、涉毒人员摸排、宣传教育持久、制毒物品查控、农村毒品整治、病残人员管理“八大战役”,进一步巩固提升整治成果。强化吸毒人员就业帮扶和管控帮教,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80%以上。集中力量整治国列、省列、州列禁毒重点治理乡村,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列、省列乡村年内退出重点地区,州列乡村数明显减少。
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大力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治理,持续落实县级领导接访制度,加大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调处化解力度。加快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加强舆情网络联动处置,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全面强化公共安全保障。严格落实国家“15条硬措施”和省上35条具体措施,逐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开展各类专项治理,有效遏制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严格遵循“四个最严”要求,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战略,构建食品药品安全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狠抓应急管理队伍实战演练,强化应急物资储备,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七、致力防风险、优服务,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开创新局面
深入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破解制约难题,抢占发展先机,有效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增长力。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资金用在惠企利民上。全面开展全县会计集中核算,促进财务规范运行。持续深化财税改革,强化收入征管,应收尽收、足额入库,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撬动激发银行放贷积极性,依法清收各类逾期贷款,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继续加大国家投资和专项债券争取力度,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健全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机制,切实发挥县属国有企业融资带动作用,用市场化方式投资运作项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优化营商发展环境。按照省上“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打造“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政务服务平台,健全完善“一站式”高效快捷服务机制,全面推行“不来即享”和招商项目代办制,最大限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优服务。坚持每季度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联”制度,落实“六必访”,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到位落实纾困解难、减税降费等政策,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着力防范债务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制定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和中长期计划,提前储备并优选政府债券项目,确保债券资金“接得住、支得出、用得好、能偿还”。按照清理存量、控制增量、化解风险、确保平稳的原则,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提示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融资行为,稳妥化解存量,运用好各项政策措施,缓解偿还压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