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发展进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一是经济发展基础不够牢固,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有效投资增长后劲乏力。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农业产业发展仍处在低质阶段,商贸旅游融合度低。三是财政收入增长空间收缩,收支矛盾突出,财政保障和债务化解压力较大。四是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领域优质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金融等领域还存在风险隐患。五是营商环境还需优化,干部的服务意识、专业能力、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起步之年,是“十四五”发展承上启下关键之年。随着防控优化措施落实见效,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各项利好政策叠加出台,市场信心必将有力提振,经济运行必将整体好转。与全国、全省、全市一样,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已进入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的快车道。只要借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勇前进,就能够实现量的较快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迎来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的春天。
新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四强”行动,不断加快“五区”建设步伐,奋力谱写白银区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环境质量和节能减排完成省、市控制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关键、统筹兼顾,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更强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培植发展新动能。牢牢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秋谋冬备、春干夏实、上争外引、大小齐抓、质效兼顾,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
用心谋划争取。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导向、产业投资方向和市场需求走向,聚焦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新兴能源、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做深做细前期,优化接续储备,力促南部零碳智慧新城、北城区现代都市田园综合体、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项目尽快落地实施,确保项目储备库动态保持在688亿元以上。紧盯中央和省市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和产业基金,高频次向上对接,全年争取各类资金8亿元以上。
聚力攻坚实施。紧扣谋划实施的179个基本建设项目、2个省列、24个市列、48个区列重点项目,突出前期项目抓转化、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竣工,强化领导包抓、信用承诺、容缺受理、清单管理等推进机制,积极破解土地供应、规划许可、资金筹措等难题,确保超额完成94.62亿元年度投资目标,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投资量,拉动经济稳定高速增长。
精准发力招引。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六必访”等行动,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招商规划,建立健全招商大数据平台和招商图谱,紧盯三个500强企业,推行产业链招商、集群化招商、云端招商、头部招商,积极参与兰洽会、文博会等重大节会和省外专业节会活动,多方引进一批龙头型、产业型、财源型项目。坚持优惠政策应兑尽兑,把保姆式服务融入各环节、全过程,力争全年签约招引项目6个、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
二、以更大决心加快产业升级,打造发展新引擎。扬长避短、科学布局、定向发力,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蝶变”、新兴产业“量变”、园区产业“聚变”,构筑产业高地。
加快工业迭代升级。树牢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导向,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全力扶助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重点支持保障白银集团与甘肃大象集团共同建设的10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基地、与兰石中科公司共同建设的10万吨纳米氧化锌、20万吨上引无氧铜杆生产线、100万吨石灰生产线、银光公司光气循环化工产业链、稀土公司1.2万吨合金材料生产线等项目及早落地、加快建设,确保康视丽隐形眼镜、宏达铝合金新材料、班尼戈智慧管网、东方钛业20万吨钛白粉生产线、靖煤气化气等产业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梯度培育中小企业,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年内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户、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户,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户。持续完善银西产业园功能配备,完成园区道路、雨污管网、应急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加大资产资源盘活和要素保障服务力度,推动生物医药、新型材料、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量质齐升。
拓展农业发展质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推进撂荒地整治和耕地质量提升,严厉打击占用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年内完成2500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3万吨以上。紧盯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目标,加快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蔬菜繁育基地等项目,完成工农渠等4个灌区节水改造,新培育“三品一标”和“甘味”品牌4个。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加大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扶持力度,推广“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等模式,带动更多农户融入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