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5日)

  (二)集中全力建设城市,擦亮发展新名片

  坚持渭华一体化发展不动摇,建设现代品质新城,推动城乡深度融合,着力把华州打造为渭南城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拉大城市框架。全力支持西渭东区建设,配合搞好规划制定、征地拆迁、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推动今年实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等项目顺利落地。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编制10个镇级、135个村庄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实用、管用、好用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完善城区路网骨架,启动实施环山大道西段建设及道路绿化,年内建成南山大道东片华兴街、华明街,完善新民南路和民教街建设,彻底打通教育园区“肠梗阻”。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实施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城区东片排水工程,年内完成秦赤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潘陈东罗排污管网扩容,不断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深化城乡气化工程,改造老旧小区配套燃气管网,加快城镇周边村庄及巷道天然气管网建设,推动城乡供气一体化。

  推进乡村振兴。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加强“三类户”[5]动态监测帮扶,持续跟踪脱贫户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抓实衔接资金项目,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以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为重点,抓好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区创建,加快渭华现代产业园、赤水小涨产业园、高塘生态挂面生产基地、杏林社区工厂等项目建设及提升,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重点,围绕高塘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高塘南堡、杏林李坡等12个示范村建设,系统谋划,“五大振兴”[6]一起抓,实行力量、项目和资金倾斜,确保示范带动、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打好创文硬仗。2023年是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围绕创文点位建设,以城区及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对标各类测评标准,对17条路段、27类点位、236个小区的创建成效进行“回头看”,确保各个点位常态化达标。围绕农村环境卫生,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有效提升镇村街面路面执法管事率、清扫保洁率、垃圾清运率。围绕整治顽瘴痼疾,坚持精细化管理和文明提升内外兼修,实施弱电入地、智慧化停车场、小区充电桩等配套建设,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农贸市场、流动摊点、空中线缆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创建工作高分通过。

  (三)集中全力加强治理,筑牢发展新防线

  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守好生态和安全两条底线,以高水平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保护秦岭生态。始终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严格遵守省颁条例,落实华州保护方案,推动市级台账涉及问题清零见底。矿山恢复治理方面,年底前完成中铁、聚丰、泉盛、龙凤山4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土地手续完善方面,年底前完成陕西渭华干部学院剩余50亩建设用地报批。栗峪尾矿库治理方面,实施尾矿库雨污分流、矿硐封堵工程,扩容提升污水处理站,确保上半年尾矿库所有废水全收集、全处理、达标排放。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编制出版《华州秦岭野生动物图鉴》《华州常见野生植物图鉴》,完成大鲵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长效机制建设方面,不断推进“峪长制”[7]“林长制”[8]落实,发挥网格化管理职能,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持续整治秦岭“五乱”[9],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抓好污染防治。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认真学习贯彻《黄河保护法》,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10],加快实施二华干沟柳枝段系统支沟恢复,年内完成小华山水库至李托段治理、桥峪水库上游综合治理;提升防洪保安能力,完善农田排洪防涝工程,完成小华山水库除险加固、方山排水站扩容改造,配合建设东涧峪水库。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提升人防、物防、技防精细化管控水平,推进涉气企业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加快清洁能源替代,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固废无害化处置,全年完成营造林4万亩以上。

  创新社会治理。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完善粮食保障、生态环保、稳定脱贫、医保社保、网络信息、房地产、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根据形势变化和国家统一部署,及时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政策,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守牢安全生产红线底线,突出矿山、危化品、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落实“四个最严”[11]要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华州”,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公安基础设施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力量攻坚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集中全力优化环境,激发发展新活力

  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着力为企业服务,为发展清障,为经济蓄能。

  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2],深化领导联企包抓、部门驻企帮扶制度,建立政企月例会制度,主动为民营经济服务,着力打造“亲”“清”更统一的政商环境。以便民利企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现企业开办、涉企不动产登记、企业简易注销、公民婚育、扶残助困、二手房转移登记等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着力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支持和服务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企业提出的事项,找准政策规定和企业需求的契合点,打好政策落实组合拳,着力打造市场更满意的政策环境。深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13]智慧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扰,实现对企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着力打造服务更规范的法治环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541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