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内蒙古)通辽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日)

  (二)强攻产业、决战工业,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突出“一核三重”,主攻实体经济,培育百亿产业、千亿园区,积极打造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推进农牧业创新提质。落实好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促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融合配套,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6万亩,建设饲草料基地570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80亿斤以上,肉畜出栏达到900万头只,让“中国碗”盛上更多“通辽粮”。大力发展绿色特色、节水高效、防灾避灾型农牧业,着力推动玉米、肉牛、肉羊、奶业、生猪、红干椒、荞麦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一批市级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争创国家优势特色玉米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壮大“新粮人”队伍,高质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化联合体,扩大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智慧农牧业,建设现代农牧业强市。

  加快制造业振兴崛起。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做实产业链“1个图谱”“N张清单”,开复工制造业项目132个,建成投产60个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以上。坚持以增强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铝镍基新材料、玉米生物产业向中高端延伸,加快硅基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现代中医药(蒙医药)产业突围突破。坚持以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钙钛矿薄膜太阳能光伏组件产业园,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年内形成2000台套风机产能,促进新能源前沿技术转化、应用场景拓展,全力打造风光氢储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组建大数据集团,开展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引导支持企业做强做优,推进工业企业培育“四项行动”、技改升级三年行动,实施企业数智改造、设备更新改造、节能节水改造项目68个,支持企业加快创建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矿山、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坚持以集中集聚集约为方向推动园区强基提质,实施园区配套设施补短板项目20个,新建标准化厂房31万平方米,启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落实园区控制性指标,提高园区承载力和产出率。

  促进服务业充分发展。编制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出台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实施一批补短板、强链条物流项目,打造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开鲁县、奈曼旗生产服务型区域物流枢纽,申报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大青沟旅游区创建5A级、珠日河和草甘沙漠旅游区创建4A级景区,推进孝庄河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近郊休闲、乡村民宿、生态康养、度假露营精品景点,培育一批跨区域旅游线路,推出一批“通情达礼”文创产品,打响“探源西辽河文明,漫游科尔沁胜境”文旅品牌。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积极培育信息技术、研发设计、运维服务、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等新兴服务业。

  (三)创新引领、改革赋能,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引擎。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红利,不断汇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更大力度推进创新。落实促进科技创新28条措施,实施科技创新“六项工程”。市本级安排财政科技支出5000万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50%以上。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储备库,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三清零”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探索“人才飞地”“研发飞地”模式,积极引入院士创新团队、建设博士工作站,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成使用通辽科技大市场。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双碳”等领域,实施科技攻关50项以上。发挥好政府组织作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潜能。

  更实举措深化改革。推深做实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支持国企多领域、深层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抓好开鲁县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强盐碱地改良、中低产田改造、生态碳汇交易全市统筹,做好经营土地文章。创新投融资机制,放大高质量发展基金作用,扩大财政股权投资试点,用好购买服务制、建办分离模式,运用PPP、TOT、REITs等投融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运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争优年行动,推进市旗两级行政许可“五统一”,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4.0版,集中攻坚电子证照数据归集,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一个基准、三张清单”,选聘百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推动营商环境全面突破、重点提升、整体争优,打响“通畅办”品牌。

  更高水平扩大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东北陆海新通道联盟协作,建成运营通辽保税物流中心、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发展通关达海“通道经济”。深度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盯住长三角、珠三角,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深化更广领域合作。务实开展与兴安盟新能源产业协作,力争通辽赤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复。加强国家、自治区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跨境电商,以开放主动赢得更大发展主动。

  (四)一体保护、系统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践行“两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通辽。

  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X”政策体系,系统推进能源减碳、工业降碳、生态固碳、生活低碳。推动绿电大规模替代、高比例就地消纳转化,实施新能源项目27个,新增装机380万千瓦,新能源消纳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开展铝行业绿能消纳环境价值体系认证,建设霍林河、开鲁、奈曼低碳产业园区。严格执行新建项目“两个先进”审查标准,加快改造提升低端低效产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低水平盲目发展。落实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天然碱、铅锌矿等非煤矿产资源绿色安全有序开发。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深入推进“五个大起底”行动,加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推动交通运输“公转铁”“散改集”“油换电”,全面创建节约型机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444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