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陕西省)陕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2日)

  力促居民消费回升。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落实好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和若干政策措施,扩大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积极培育运动、康养、托育、家政等消费新热点,鼓励发展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消费新模式,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净增限上企业1000家以上。改造提升10条省级试点步行街,继续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指导西安、榆林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商贸中心建设改造,完善贯通县乡村的电子商务体系。

  力助市场主体纾困。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见效,帮助大企业稳定生产,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对困难行业领域定向帮扶,继续打好留抵退税、缓缴社保费、稳岗留岗、金融信贷等政策组合拳。坚持政策靠前发力,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监测,强化区域间、上下游协调联动,及时解决原材料供应、用工、金融需求、产品运输等问题,推动企业稳产达产。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加强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协同,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和乘数效应,让更多金融资源为稳增长提供良好要素保障。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整治拖欠企业账款行为,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巩固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驱动力。以链长制为抓手,以链群结合为路径,聚焦重点产业链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链主”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前瞻布局生命健康、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快西安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宝鸡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步伐,支持西安、汉中加快构建西汉蓉航空产业带,支持榆林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区。推进比亚迪扩产、先进光子器件创新平台等项目建设,争取液晶面板玻璃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有色、钢铁、食品、纺织、医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扩大装配式建筑市场,强化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强化能源工业支撑力。着力优煤、稳油、扩气、增电,巩固能源产业优势地位。扛牢保能源安全责任,抓好煤炭稳产保供和优质产能建设,争取海则滩等4处煤矿开工建设,确保煤炭产量达到7.5亿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宜黄、神府区块天然气勘探开发,支持镇巴页岩气开发,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2580万吨、310亿方。全省规划发电量2900亿千瓦时、增长7.4%,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总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新开工煤电项目1000万千瓦以上。实施新一轮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推进陕煤煤炭分质利用二阶段、国能CTC后续工程、榆林煤制清洁燃料等重大项目,大力促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加大数字经济牵引力。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手抓。突出网络、信息服务、科技创新、信息化应用等重点,加强关键数字技术研究攻关,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8%。推进政务云、行业云发展,做好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鼓励企业“上云用数”。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打造5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扩增量、提质量,充分发挥“千企示范、万企转型”和“互联网﹢”创新工程引领作用,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工业设计赋能民营企业发展。全面落实“个转企”“小升规”优惠政策,建立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库。引导中小企业在主导产业上深耕细作,着力培育5个以上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0户以上。鼓励大企业打造融通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用好中小微企业担保降费奖补政策,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年内新增上市企业12家。

  (三)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扎实落实“双减”要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强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优化职业教育定位,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技术攻关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力争再培育一批高校、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范围。发挥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作用,构建环大学创新经济圈,提高成果就地转化水平。

  加快科技强省建设。发挥好秦创原辐射作用,完善创促中心、网络平台、平台公司服务功能,健全路演项目跟踪服务体系,全省孵化科创企业不少于1000家。实施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持续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加快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提档升级,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融互促。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布局,建设陕西实验室体系,争创国家实验室。推动西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持转化医学、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挥作用,持续加强“四主体一联合”等新型研发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大力培育一批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万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500亿元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433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