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高标准修复。推广应用“三线一单”成果,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和东南部再生水利用项目,综合整治清水湖、闫家湖、春林湖等4000余亩湿地。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八不准”,实施绿色农田建设项目,巩固提升河滩地回收整治成效,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全面推行林长制,保护黄河两岸生态公益林。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分车带绿化和行道树栽植等项目,植树造林1500亩,城乡绿地总面积达到8400万平方米。
以更大力度降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加快形成集约节约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严格“两高”项目准入,推进企业“四大改造”,降低能耗强度。实施农村煤改电试点项目,完成5.8万平方米农宅取暖改造。引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等项目,培育特色生态农业等生态经济。布点新能源车辆充电桩,建设新源电气油综合服务站,新增环卫等作业车辆优先采购新能源车。倡导低碳消费、绿色出行,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营造绿色低碳社会风尚。
四、补短板,提品质,在民生福祉改善上主动先行
不断加快移民致富步伐。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推进“9+1”移民致富专项提升行动。科学编制移民乡镇一村一规划,加快产业发展和社会融入。建设掌政新创家园文化广场、月牙湖劳务服务中心等项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蜜瓜三期、锦晨蔬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劳务移民商贸物流园区等15个移民致富项目。开展技能培训200人,发展劳务经纪人40名,组织转移就业1000人,移民群众年人均增收超过1万元。培育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移民村2个,争创自治区移民致富提升示范乡镇1个。
稳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分类施策和统筹推进相结合,推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落实好援企稳岗等扶持政策,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5万个。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00人,发放创业贷款1500万元,培育创业主体500个,新增就业岗位2400个。坚持就业优先,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社会兜底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强化困难人群收入监测,推行“1+6+X”大救助模式,兜牢低保户、残疾人、特困供养人员等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
持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夯实教育高地基础,实施“五大工程”,严格“五项管理”,推动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投入2.6亿元,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4500个。巩固“5080”治理成果,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优化集团化和托管办学模式,全面推进“区管校聘”改革。加快清华大学、首师大、华中师大等优质教育资源落地见效,发挥“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带动作用,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加快教育智慧安防建设,推进医教协同,打造平安校园。严格执行“双减”政策,加强作业管理,升级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让孩子松绑,让家长减负,让教育回归本源初心。
全面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示范区。优化基层医疗机构布局,新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力促2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新建燕欣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4个医养结合项目。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升级项目,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0%。发挥中医传统优势,建成2个自治区级基层中医传承工作室,培育2家中医养生保健品牌机构。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三减三健”行动。提高重大疾病筛查救治率,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率80%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8%以上。抓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保持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全民疫苗接种率。
五、抓改革,勇创新,在治理能力提升上主动先行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力争14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合作市县达到70个。精简服务事项和流程,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程掌办,“一业一证”覆盖业态达到32个,审批时限和流程均压缩20%以上,不见面审批率达95%。落实千名干部包千企、项目首席服务官责任制,实行重点项目归口研判、考察洽谈、落地实施、竣工投运的闭环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推行容缺受理,开通招商项目“绿色通道”。持续减税降费,深化“政银企”合作,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全力推进基层治理。打造8个精品市民驿站,推动三星级以上和谐社区比例超过90%。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争创全域“食品药品安全区”。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纵深推进“一室两队”警务建设,提高零发案小区比例。创建全国智慧矫正中心,新增11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加快聚丰苑、林华苑等5个安置区产权证办理,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处置机制,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强化网络空间治理,严厉打击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
着力释放改革活力。加快用水权确权,配套水权配置、收储、交易、流转制度,完善“四水四定”管控体系,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完成11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推进城乡闲置建设用地资源利用和国有荒地开发利用,引导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流转、入股、交易。成立排污权储备机构,统筹回购与储备,做好初始核定,配套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监测监管等制度,有效提升污染治理效率。建成林草资源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探索林权抵押、流转、交易。加快培育新型绿化经营主体,推行以林养林、以地换林等市场化植绿增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