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历程令人难忘,五年的辉煌成就振奋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政府的接续奋斗,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上下苦干实干、奋勇拼搏。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临部队官兵和省市驻临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临泽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经验弥足珍贵,启示尤为深刻。回顾五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时期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关键,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想问题、作决策,抓改革、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办成一件又一件大事,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始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把临泽发展放在国家全局和省市大局中谋划考量,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在危机中抢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必须坚持生态环保这一底线,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充分发挥“绿水净美”的临泽优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推动生产生活绿色转型、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大的民生福祉和最强的竞争优势。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要求,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把安全发展贯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不断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临泽”,保障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这一动力,始终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用创新引领发展,培育临泽新动能、扩大临泽新优势、探索临泽新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补齐短板、增强后劲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广大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忧心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只有这样才能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各位代表,审视五年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财政收支矛盾较大,资源优势转化还不够充分,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政府效能建设还需加强,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县乘势而上、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根据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的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聚力“三新一高”,践行“两山”理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对标农业优先型和文旅赋能型功能定位,聚焦“一核四廊多点”空间布局和“一城五县”建设目标,在共同富裕中先行先试,以“六化”促城乡一体化,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到“十四五”末建成GDP百亿县。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0%以上。
——建设生态秀美宜居宜业之城。“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7%、43%以上。“双碳”战略有效实施,建成“零碳”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宜居水平显著提升,宜业环境更加优化,基本形成生态经济发达、生态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格局,创建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省水美乡村示范县”。
——建设绿色农业强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巩固,玉米制种产业做大做强,生态健康养殖、蔬菜标准化种植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创建为“国家级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县”“全国玉米制种强县”,力争“十四五”末农业产值达到66亿元以上。
——建设生态工业大县。实施工业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构建“3+N”产业体系,凹凸棒石、通用航空、风光电新能源产业功能区更具规模,建成国家级凹凸棒石科技产业园、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力争“十四五”末生态工业产值达到75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建成甘肃十大生态产业发展践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