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五年来,人民武装、民族宗教、退役军人事务、妇女儿童、档案、残联等工作取得显著进步,新城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等国家和省市荣誉467项,对口帮扶蓝田县和岚皋县顺利脱贫,2015—2020年取得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六连优”佳绩。新城各项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认可,2021年4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莅临幸福林带视察指导,对工程建设给予高度评价。12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实地视察我区疫情防控工作,对境外航班隔离酒店管理给予充分肯定。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传承奋斗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携手奋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新城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群众,向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各条战线辛勤工作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新城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20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动员一切力量、调集各方资源、采取非常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歼灭战。3月5日这轮新冠疫情对新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冲击,全区上下风雨同舟、众志成城、连续作战,广大医护人员、下沉干部、公安干警、城管保洁、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身处险境、不惧艰难、冲锋在前,社会各界大力支援、倾力相助、全力配合,新城人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全区疫情总体平稳可控,为全市迅速控制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首这五年,是见识增长、经验累积的五年,是负重前行、百折不挠的五年,是破局开创、再攀新高的五年。回顾历程,心潮澎湃,我们深切感受到,新城的发展,勇争第一是最恒久的追求,务实担当是最宝贵的品质,新城标准是最鲜明的特点。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支撑不足。受发展空间不足和退二转三影响,区内龙头企业、主力企业陆续外迁,军工企业的产业潜力未能有效转化释放,支撑新城发展的实体经济持续削弱。二是动能转换不足。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主要集中在商业、房地产等方面,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中央大力引导和战略布局的产业还未取得突破。三是城市功能不足。基础设施陈旧,产业重塑滞后,交通枢纽、文化地标、金融中心、生活服务等诸多优势没有转化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四是治理能力不足。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还不健全,基层治理能力亟待提升,少数干部作风不实、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不负重托。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新城新旧动能转换、城区价值兑现、发展空间优化的黄金五年。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吹响了奋进“十四五”、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号角,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坚定不移的信心、斗志昂扬的状态、真抓实干的作风,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按照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安排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即将召开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城区为主题,全力实施五大战略、五大行动、五大工程,加速构建“两轴线、双中心、多片区”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实现城市更新、产业重塑、实力跃升,高水平建成发展活跃、治理有序、生态宜居、共建共享的幸福新城。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一)聚焦城市更新,塑造中心城区新形象。抢抓西安进入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契机,先行先试、先立后破,多途径多方式探索实践新城模式。按照“两轴线、双中心、多片区”空间规划,结合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精准布局一批带动强、影响大的重点项目,打造西安城市更新新标杆。

  (二)聚焦产业重塑,实现经济实力新跨越。坚持产业强区战略,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围绕重点产业链,大力招引龙头企业、创新企业、实力企业,深入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总量突破900亿元。

  (三)聚焦核心区域,打造城东发展新引擎。依托幸福林带的生态价值和吸附效应,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加快构建以总部经济为基本形态,以现代商贸为基础产业,以科技服务、健康服务、文化创意为特色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城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四)聚焦效能提升,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大力引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优质企业壮大战略,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佳城区,新增“五上”企业100家以上。稳步推进国有资产重组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双提升。

  (五)聚焦民生改善,增进群众生活新福祉。坚持就业优先,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疗卫生和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扩大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资源供给,重点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持续完善生态治理体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单位GDP能耗下降10%,PM2.5平均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17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