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焦功能品质提升,建设更加精致的公园城市。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扎实推进人口、产业向县城集中,推动县城高质量发展。
提升县城建设品质。严格落实城市天际线和风貌管控、市容市貌管控措施,给城市建设立规矩、定标准。推进27个片区137个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北街、南街、樱花3个完整社区。扎实推进三湖连江景观带提档升级、环梅懈湖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水韵客厅。加快樱花南路特色街区和汽车维养、花卉苗木、水果批发等专业市场建设。推进大崇山路、花园澥路及县第二水厂、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燃气管网86公里、老旧排水管网20公里,完成北门湖片区泵站提升改造,让城市更具韧性、更加安全。
提升县城服务能力。广泛宣传落实农村、在外、外来人口进城落户、投资兴业、购买住房激励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县城吸纳就业能力,集聚发展人气。扎实开展住房供应链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供需有效衔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广一批数字应用场景,打造“一网统管”示范品牌。支持发展直播带货、定制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引导更多商贸主体落户县城,促进夜间经济、休闲购物、文化娱乐等消费,让县城烟火气更浓。
提升县城市容市貌。科学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力以赴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整治占道出店经营、油烟噪音污染、户外违规广告等行为。坚持适地适树、一街一景,改造提升小新堤路,打造3条四季鲜花常开、色彩斑斓的生态景观街道。不断提升城市保洁机械化、智能化、网格化管理水平,力争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利用,建成运营19套智能生活垃圾收集房、10套可回收物回收站,打造干净整洁、人民满意的城市环境。
(三)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打造更加美好的乡村画卷。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彰显特色推动镇域发展。围绕“1+1+18”城镇体系,完成G351朱砂至罗家洲公路建设,加快推动桃舒线、通港公路、疏港公路前期工作。引导各镇比学赶超、错位发展,支持鱼岳镇建设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地,推动官桥镇、新街镇融入县城发展,提升县城首位度;支持潘家湾镇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建设县域副中心;支持陆溪镇、高铁岭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林果业,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区;支持渡普镇打造水产名镇;支持簰洲湾镇建设优质稻省级示范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因地制宜建设和美乡村。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18个中心村发展规划。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7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2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38公里,支持高铁岭镇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乡村宽带提升和数据网络全覆盖。推动乡村旅游“万千百”工程提质升级,新增乡村旅游客房1500间。
共同缔造美好幸福生活。践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理念,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完善群众参与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加快推进蜜泉湖片区、渡普镇、官桥镇、高铁岭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实行“土地整治+产业”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体系,健全联农带农分配机制,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四)全力守护绿水青山,擦亮更加靓丽的生态底色。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生态更美好。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举一反三抓好第二轮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严控秸秆焚烧,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确保空气优良率保持在86%以上。持续加强水污染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确保县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稳步提升。加强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监管,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平。
大力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压实河湖长责任,持续实施长江“十年禁捕”,扎实开展陆码河(蜜泉湖)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推进斧头湖清淤试点和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完成范家山Ⅳ矿区、高铁岭镇Ⅱ矿区生态修复。加快西南丘岗水资源配置、马鞍河余码河幸福河连通工程,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推动长江干堤提档升级、余码头泵站更新改造,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加快推进簰洲湾防洪避险工程、横沟至潘家湾通港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落实林长制,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植树造林1.3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保护生态公益林5.8万亩,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举办绿色生态大讲堂,组织机关、社区、学校开展绿色低碳创建活动,让共建美丽家园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领“双轮驱动”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推进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高新技术企业稳定在65家以上,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借力嘉鱼(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全力对接光谷科创资源。鼓励重点企业和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支持联创食品、嘉麟杰纺织创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支持汉麻生物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
深化重点改革。承接落实好国家和省重大改革试点项目。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国企去“机关化”“行政化”“平台化”,推进向实体型企业转变。清理盘活国有资金、资产和资源。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推行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三库”“两算”“三评”建设,提高投资效率效能。打造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创建湖北省金融信用示范县。围绕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抓好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领域“小切口”改革,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