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9日)

  三、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市县城区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3000个、义务教育学位15000个。巩固融合型教联体建设成果,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打造30个省市级示范性教联体。

  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医共体建设,每个县市组建1个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其他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建立开放共享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急救调度等服务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总医院平台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服务能力。

  五、更大力度促进就业增收。全市开展艾灸师、护理员、育婴师等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5万人次,在群众家门口培训不少于1.5万人次。年度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黄来黄就业创业不少于1万人,新增返乡创业不少于6000人,带动就业不少于2万人。零工驿站达到80个以上,实现家门口就业2万人次。推动网约车、网络送餐、网络直播、快递物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灵活就业者参加社会保险。

  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全市新增保障性住房3000套以上,在县城符合条件的稳定就业人员可申请入住保障性租赁住房。购买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核定暂不与借款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时间系数和账户余额挂钩;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允许缴存职工购买住房时,提取使用父母或子女的住房公积金。全面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出台进城安居购房补贴政策。推动适当延长商业住房贷款年限,首套住房借款人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后10年。

  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改造老旧小区401个,推动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愿装尽装。全市新增各类充电桩3000个以上,新建停车位5200个以上。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停车位在节假日期间向社会开放共享。

  八、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区体育综合体建设,黄州区全民健身中心建成使用,全市建成体育公园5个。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不少于10个,建设特色文化小剧场10个,开展文艺演出或活动1000场。

  九、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推进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完成食品抽检2万批次以上、合格率达到96%以上,食用农产品快检5.88万批次。实施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质量提升行动,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完成率100%,高校食品安全快检室建设全覆盖。完善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深入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完成2000处隐患点位平交路口改造提升,国省道穿镇区路段中央隔离设施应设尽设。

  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全市新增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9条、改建农村户厕2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50%,实施垃圾分类的自然村占比达到5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名词解释

  1.“双集中”: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2.“三城”:科技城、文旅城、空港城。

  3.13项重点任务:市委明确强县工程13项重点任务,即: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倍增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建设大宗物资物流体系和区域性大市场、发展全域大文旅、推进美丽城乡建设和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推进空港经济发展、推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和城市运营体制改革、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黄冈品牌建设、供应链建设、融合型教联体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4.“双千”行动:千人进千企服务企业行动。

  5.“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和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6.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

  7.品牌建设“六大行动”:突出标准引领行动、质量提升强基行动、行业品牌升级行动、重点品牌攻坚行动、品牌宣传推介行动、品牌协同保护行动。

  8.政务服务“六改六办”:改受理模式,大厅服务一窗全办;改办事渠道,数据赋能一网通办;改审批流程,部门协同一次可办;改服务层级,民生事项就近好办;改材料固化,告知承诺容缺快办;改兑现方式,惠企政策免申即办。

  9.“白名单”制度:通过政银合作方式,由市县政府出资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为经营前景良好但没有抵押物、反担保措施的市场主体融资提供政府增信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纳入名单的市场主体称为“白名单”企业。

  10.紧密型医共体:组建以县级综合医院为龙头,其他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并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形成覆盖全县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1.融合型教联体:以1所核心学校牵头,与1所或若干所学校组合,实行以总负责人(或单一法人)制为主的办学形式,教联体内人事、经费、教学教研、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实行一体化管理。

  12.“四路一环”:“四路”是指赤壁大道、新港北路、明珠大道、黄州大道;“一环”是指“东方广场-新桥街-中环路-涵晖路-七一路-沿江路-西湖四路-黄州大道-新港二路-东方广场”环线。

  13.“三无”小区: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的住宅小区。

  14.“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5.“1+4”规划体系: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990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