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0日)

  国家级武汉都市圈建设,是江夏当前最大机遇。我们将乘势而上、聚势跃升,促进北部富强、南部富美,“四化同步”、全域协调,推动江夏从都市圈“地理C位”向“实力C位”迈进。

  二、主攻产业链群,壮大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增强先进制造业驱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谋划打造重点产业链备份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速创建车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力“三电”、“三智”、汽车后服务市场等细分赛道,引进车光融合企业20家,力争实现车光产业产值800亿元。支持上汽通用武汉基地转型升级,新推出3款新能源车型,力争年产新能源车19万辆,实现新能源车产量再翻番。支持武客扩大“江夏造”纯电动客车、氢能源客车规模和影响力。发挥博世系、华域系、延锋系等核心企业链式集聚作用,打造汽车核心零部件“拳头产业集群”。依托中车、中铁重工等龙头企业,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加快庙山光电子产业园(二期)建设,支持安湃光电、骏腾拓达等“硬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光芯屏端网”研发制造基地。充分发挥“两所一室”、天勤生物等带动作用,新引进投资亿元项目30个以上,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园北部片区开发等项目建设,力争“四大园区”满园入驻,实现大健康产业产值200亿元。

  增强新兴产业爆发力。深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物联和预制菜”等新赛道,聚力固链强链,构建“链主型企业+中下游企业”生态圈,力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60亿元。依托楚能、中储科技、瑞科美等一批龙头企业,组建新能源产业联盟,服务好大全能源上市,壮大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业集群。依托海康威视、中船710所、久之洋等企业,招引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10家以上,做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引育新材料企业10家以上,加快推进稳健医疗“人造血管”、将军山新材料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依托三全食品、农发鲜科等企业,招引一批上下游企业落户,继续办好中国水产预制菜产业峰会,带动预制菜产业突破性发展。

  增强数实融合推动力。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坚持“产业+数字”,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滚动实施重点技改项目60个以上,新增智能工厂(车间)5家以上,落地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10个以上。坚持“数字+产业”,深入对接百度、新华三等龙头企业,抢滩布局AI、量子信息、合成生物等未来赛道,引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和项目,新增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5个以上。依托华师智能教育研究院等机构,培育一批未来教育企业。谋划智算、超算中心建设,推进数字文创产业园、华中电竞谷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全面提升数字经济规模能级。

  增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创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各2个,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互联网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发展会计、审计、咨询、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业,力争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提升到40%。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实施亿元楼宇培育计划,新培育亿元楼宇2个以上。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多样化升级,完善永旺梦乐城周边配套设施,打造3个特色商圈。持续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支持首店经济、线上经济发展,构建现代消费新场景,创建东湖里等一批市级特色美食街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积极搭建跨境电商平台,撬动联好防护、唯势等重点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实现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各增长10%。

  增强重大项目支撑力。聚焦项目谋划,大力推进“双百”园区建设,优化提升1500亩,新整理开发4500亩,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谋划超50亿元项目1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265个。深化国企改革,聚焦主职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紧盯项目招引,探索“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强化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以商招商、叩门招商,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其中工业项目占比不低于50%,产业到资突破550亿元。狠抓项目建设,加强协调督办,健全项目“赛马比拼”机制,开工建设得力华中总部、宁波三生、福建祥鑫等75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禾田信息港、航天智控等100个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中仪物联等42个项目建成投用,确保全年完成固投780亿元,其中工投285亿元,技改占比50%以上。

  项目兴则江夏兴,产业强则江夏强。我们将树牢产业链思维,聚焦“3311”产业体系,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锻造江夏高质量发展的“强筋铁骨”。

  三、紧盯科技创新,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建强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坚持“产业+科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创新共建行动,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创新俱乐部,新建产学研平台10个以上。加快推动汤逊湖光量子新型研发机构等项目落地,支持江夏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基地、华师智能教育研究院创建国家级创新中心。坚持“科创+产业”,推动科创变产业、成果变企业。实施大院大所赋能行动,加快整合高校、“七字头”研究所等创新资源,开展高校院所、创新平台服务地方活力绩效评价,鼓励其输出高质量科技成果、孵化高科技企业。依托大湾区科技创新武汉中心等机构,举办“以赛代评、以投代评”的科技成果转化赛事,推动3个院士专家项目落地,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80亿元。

  做优创新载体。实施“大孵化器”计划,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体系,新增市级以上中试平台4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建设创新园区、创新楼宇5个,新增省级及以上孵化载体1个。实施创新园区提档升级行动,拓展提升孵化载体专业化、集成化、市场化服务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打造最优创新创业“小气候”。深入探索“飞地经济”、联合研发合作模式,谋划推进昆山飞地产业园、大湾区离岸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构建“新物种”企业服务生态圈,大力吸引“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到江夏设立总部、第二总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96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